前 言

4月27日,济南市一季度GDP出炉,总量达到2642亿,同比增长4.5%。

“山东双核”另外一极青岛,GDP总量达到3372亿,同比增速则达到5.3%。第三城烟台的增速更是达到5.6%。青、烟两城增速也都超过了山东省一季度5.2%的GDP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省会战略下的济南2022开局表现不佳,4月19日济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5.5%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可谓任重道远。

虽然山东“一省双核”的发展模式趋向明显,但群雄逐鹿的态势依然未变。低调的烟台即将步入“万亿之城”,强势的潍坊对“万亿俱乐部”的身份也望眼欲穿,商贸物流中心“大临沂”增长也很不错。

换句话说,基于山东各城“百花齐放”的状况,未来济南、青岛是否能够稳固双核的地位?

起码作为省会的济南,应该深入考虑这个问题。

年初,《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济泰、济淄、济德同城化成为省会经济圈重点推动的内容。

如此看来,省政府对于做大做强济南为核心经济圈的决心毋庸置疑,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缺乏存在感的济南,如何抢眼跃升?这或许是又一次的机会。

济南如何跳级?

山东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总面积6.0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06万人,占全省的3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作为省会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省会都市圈发展质量的高低。

2021年,济南、淄博、泰安、德州四市关键经济指标如下图——

这四市中,2021年,济南的GDP为11432.22亿,经济增速7.2%;德州GDP为3488亿元,经济增速为8.3%;泰安GDP为2996.66亿元,经济增速6.1%。

四市经济总量相加为22117.98亿元,接近于苏州2021年的经济体量。

对比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核心城市与第二城的经济差距,淄博市的GDP为济南的36.7%,两者之间存在7200多亿的巨大落差,这两个指标几乎是山东版的“合肥和芜湖”,而烟台GDP为青岛的61.6%。

这一组数据对比显示,省会经济圈经济集中度水平较高,圈内城市经济差异明显,给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019年,莱芜并入济南,山东实施强省会战略后,济南GDP增速一直名列全省第二,但2021年表现乏力。与“万亿之城”同量级城市合肥相比,2021年,合肥经济总量为11412.8亿元,比济南少20亿元,但GDP增速达到9.2%,比济南高2个点。

“追兵”贴身紧追的情况下,济南新的增长点在哪?

形式上的兼并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只有经济要素的一体化整合,才能让济南在城市圈战略中汲取更多的发展动力。

当前格局下,“抱圈建群”,从一体化发展中获取新的增长红利,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博弈的新赛点,也是济南完成量级跃升的主战场。

那么,济泰、济淄、济德同城化的切入点在哪?

这个规划指出,省会经济圈优化提升后,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0月山东省公布的32个“十强”产业雁阵集群,勾选出四市的产业优势:济南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泰安市高新区机电与矿山装备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淄博丙烯产业集群(高端化工)分别入选“十强”;在“精品旅游”上,泰安、德州、淄博均占位。

由此可见,新型产业集群是济南与各城连接的切入点。

淄博成为济南的副中心城市?

这个提法或许比较新颖。而实质上,是淄博自身的实力不可小觑。

2021年,淄博以9.4%的经济增速排名山东第二,是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的山东腰部城市的代表力量。

2021年,淄博“四新”经济投资占比55.9%。除了上了国家首批66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的淄博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外,淄博在氢能、智能网联汽车、EMES等新兴产业上也进行了布局。

在2021年9月发布的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中,淄博被定位为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对接济南“东强”战略,联合建设齐鲁科创、智造两大走廊,共同打造科创智造之城。

这个科创走廊沿经十东路再往东延伸,就是淄博界地。交通的便利,给淄博导入省会要素资源提供了便利。

2021年,齐鲁科创大走廊迎来新“成员”,17个传感器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这些科创要素资源,不光是济南“工业强市”的脊梁,同样也会辐射济南都市圈的城市,而“近邻”淄博尤其占据天时地利。

淄博市适时推出了《淄博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在这个规划中,淄博市提出要“向西主动对接济南,承接辐射,实现优势互补;向东与潍坊、青岛等市相关产业协作联动,协同发展”。

这意味着,淄博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必须“左右逢源”,不光要向省会经济圈核心城市借力,也要向胶东经济圈借力,这就像安徽第二城芜湖的选择,要从南京和合肥两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中寻求自身的最大发展利益。

淄博的潜力还不止于此。

淄博与济南同为山东重点打造的鲁氢产业带上的重点城市。淄博作为全国唯一入选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南等燃料电池五大示范城市群合作城市,2022年将出台氢能发展产业规划,全力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而济南市要建“中国氢谷”,目前也直指全链条发展。

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下,构建区域产业矩阵、产业生态成为必然。那么,济南与淄博如何寻求在产业协同上的利益最大化?

济南和淄博,作为省会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各自具有差异化的要素优势,如何形成产业链条,结成共生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同样需要时间的考验。

济泰同城根本是什么?

在省会都市圈中,泰安经济体量最小。济泰一体化的着力点在哪?

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中,泰安对接的是济南“南美”战略,共建“大美泰山”生态文化共同体。

大美泰山,既是济泰一体化的发力点,也是交通障碍。在这个目标下,交通一体化成为硬核指标。

济泰高速通车后,济南泰安半小时生活圈初现雏形。除此之外,泰安多次建议建设济泰高速磁悬浮项目。

目前,高速磁悬浮的建设成本约为2.5亿元-3亿元每公里,远高于高铁1-1.5亿元每公里的均价。财政第一大省广东和第三大省浙江均规划了高速悬浮项目。

济南-泰安-曲阜高速磁浮项目是山东省政府与中国铁建共同推进研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根据省政府铁路项目规划建设安排,目前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项目正加快推进,预留高速磁悬浮项目规划建设空间。

济南至泰安的高速磁浮项目什么时候能落地,“唱着一首歌儿的功夫,就能从济南到泰安”的梦想时刻什么时候能实现,这与地方财力有极大关系。

2022年,泰安经济亟待从6.1%的增速上奋起,推动双城生活,使本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新能力迎来质变,泰安想要的,不光是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

我们再来看看外省。2021年12月28日,两条跨省城铁南京-马鞍山,南京-滁州开工,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勤网络加速成型。春节期间,记者正好自驾从南京到滁州。从南京市中心到滁州市中心,开车不到1小时,滁州宛若南京的一个区,“对接‘大江北’,实现大跨越”的标语在这座安徽城市随处可见。

大江北,指的就是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结合江北新区的产业定位与自身优势,滁州做了详细的产业协同规划。大树底下好乘凉。2020年,滁州承接了沪苏浙转移或合作项目240个,占全市新签约项目的50%以上。2021年,滁州GDP增速达到9.9%。

目前,滁州与江北新区衔接的省级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4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5条,与南京相连的多个“断头路”被打通,再次说明了建圈入群,交通先行这个道理。

因此,风景美、收费贵的济泰高速之外,济泰高速磁悬浮项目具备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济德 “试验区”能走多远?

在大部分济南人眼里,济南扩容首选是齐河,而非莱芜。

齐河与济南距离之近,甚至超过了济南的商河、平阴等区县,齐河经常被错觉认为是济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经济的联系之密,较之距离之近,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齐河所在的德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省会经济圈两个“圈”交汇的叠加城市,受到多个核心城市的辐射,也决定了作为省会经济圈核心城市的腹地属性。

在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德州对接济南“北起”战略,“加快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推动齐河、禹城、临邑全面融入济南”。

看外省的广州、佛山同城化走得更实更远。《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将沿广佛两市197公里南北边界线共建试验区,在试验区加快探索试验区边界去行政化,根据授权对试验区这个“台风眼”实行真正意义的同城化管理,大胆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市场统一、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齐河、禹城、临邑这三地中,目前齐河融入济南的力度最大。

2021年3月,济齐轨道交通完成立项;2021年7月,齐河官宣独立出资18.6亿元,建设域内第二座黄河大桥齐河黄河大桥,这座大桥北接齐河高铁大道,南至济南槐荫区医学大道。

2021年,齐河的经济总量3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7亿元。敢于独立出资18.6亿元建设齐河黄河大桥,可见融入济南的决心。

2021年12月,济南高新下属公司与齐河城投联手竞得齐河10宗土地,其中拿下的黄河生态城这片178.66亩土地,即将建设济高康养文化基地,这个项目就紧靠齐河黄河大桥。

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尤其提到,要将齐河的交通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纳入济南规划总体布局,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与齐河一体规划、发展、建设,实际上是将齐河推到了济德同城化的试验区地位

2019年,济南市起步区GDP为52.46亿元,2021年达到61.08亿元,固投增长30%以上,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优质项目33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1个。2022年,济南起步区GDP增速目标定为12%。798平方公里的济南起步区急需扩容,而域内面积达1411平方公里的齐河更渴望搭上济南起步区这辆“快车”

尾 声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1.4%。但从新动能产业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市平均13.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2.2个百分点。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增长较好,高温合金产量增长43.7%,工业机器人、光纤、光缆产量实现倍增。

虽然总体增长态势不如人意,但新兴产业发展迅猛,这一点比简单的数字讨喜更有价值。

由此来看,无论是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还是基础设施,济南的发展正在往高处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等等和周边城市都存在着互为支撑、互相牵引、融合共赢的关系,这种经济发展内在的要素关联是济南进一步突破所必须的。

不管是副中心城市、同城化,还是全面融入,强调的都是经济的一体化、交通的同城化、要素的共享化,兄弟城市看重的也是济南作为中心城市能给大家带来什么,而不想被拿走什么。

济南强势的产业,作为链主能够给圈内城市创造多少机会?别人先进的领域,济南又能在资金、市场、配套等方面提供哪些支撑?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又能碰撞出哪些新业态、新增量?

这才是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至于GDP数字的增长和城市排名的上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应是发展的目标。

毕竟,从效果来看,对济南来说,形式上的合并,除了GDP数字上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助力。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