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类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研究表明,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阅读新闻使用最多的终端;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新媒体来源,其中使用频率最高、获取信息最广泛的平台当属微信。尽管这些媒体平台给人们提供了史无前例的便利,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故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纷纭杂沓的网络信息,由于个人感知辨别的能力差异,使得那些不实的网络信息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这不但使个人思想有失偏颇,还会使社会公众的认识也出现偏差,不辨事实,混淆试听,势必会扰乱正常的社会舆论秩序,进而破坏正常的社会舆论导向。更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抓住机会加以利用,激起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愤怒,这样,就会由个人事件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由此看来,对网络信息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和审核是势在必行的!
面对网络信息膨胀化的局面,如何让公众正确应对,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勿听勿看。眼见为实,在当下还得需要考量一二,耳听为虚或许真的有些道理,“有图有真相”早已在各类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有图当真就是真相了吗?实际上,碎片化的信息,会令沉浸在错觉现象中的人们忽略掉事物的本质,这被错当为本质的东西,就被人们自然而然的信以为真,视象错觉的诸多诱惑,成为了网络谣言萌生的摇篮。由此可见,当下公众的视觉偏好并不取决于图像本身,这样的偏好,其实就是一些诸如:“好像”“听说”“大概”等一些不准确的词语,呈现在公众的面前,致使“有图有真相”的碎片化信息越传播越失去本真。
第二,勿言多思。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创作者,这就增加了那些不良言论出现的概率。在互联网上自由表达言论,是法律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但自由言论也应有一定的法律道德底线。那些造谣滋事,散布虚假消息,损害国家利益的信息,是千万要杜绝的。在互联网发表信息之前,应有自律意识,坚决抵制不良的网络习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努力阻断谣言传播途径。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我认为,人人都应该做这样的一位智者,如此这般,从个人层面来讲,这才能更大程度上营造出良好的网络环境。技术层面则应通过一些技术性措施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不实信息的产生。社会层面,要完全杜绝此现象,有关部门的监管监控是核心力量。齐心协力搞好网络环境,公众要有明辨和自律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在这片阳光明媚的蓝天下畅游!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