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3月,在经历众议院漫长的辩论和互相攻击以后,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奴隶制存废的问题终于到了决定时刻,委员会将废奴派和奴隶主的代表们各自表达的理由整理成报告,提交给了众议院,将由议员们进行投票表决,以决定是否在全国范围内解放黑奴。

但在报告提交的前一天,南卡罗莱纳的议员史密斯又站在演讲台上,但除了演讲的语气和风格不同以外,其内容和杰克逊的并无什么不同之处,依旧是重复了无数遍的那些理由。到此为止,南方支持奴隶制的全部主张已经完全展现出来了,南北双方在这场辩论中的最后对决将随着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而分出胜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在现在看来,杰克逊等人的理由都不值一辨,毕竟存在奴隶制这个事实就是让人类现代社会无法容忍的。但在当时,这些都是杰克逊针对当时北方代表废除奴隶制的辩论理由所提出来的,因此在当时让北方无法反驳。北方的代表支持废除奴隶制并不是真的认为黑人具有与白人同等的生活地位,这从弗吉尼亚州法律规定黑奴在解放后三个月内必须离开弗吉尼亚就可以看出来,他们除了用道德来说明奴隶制不应该存在外,拿不出其它反驳的理由,也无法解决黑奴在获得自由后的生活问题。况且北方代表所用的道德理由也是建立在一种新型的道德标准上面,与当时人们所熟知的传统道德标准并不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杰克逊维护奴隶制的理由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的:

1、以传统道德为基础的理由,即奴隶制是自然存在的,并非美国的首创;

2、以宪法为依据进行的论辩,这是《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内容;

3、以人生而平等为理由的阐述,平等包括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而黑奴属于财产;(这一条似乎自相矛盾,但根据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的规定,又似乎没有矛盾)

4、以种族为基础的论证,将美国会变成一个种族混居的社会表述为解放奴隶的后果之一,把当时南北方之间关于制度的争斗转变为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争斗。而这一点使得美国出现了一个新的且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国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

事实上也没有任何北方代表对杰克逊的演说发表反驳,他们对此保持了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委员会向众议院提交报告以后,众议院又成立了一个全体委员会根据辩论双方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3月23日,众议院对委员会修改后的报告进行了最终表决,表决结果是29:25票通过了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国会无权干涉奴隶的解放,亦无权干涉任何州对他们的处置,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道且正确的政策所要求的任何规定,完全由各州自主决定。”就这样,一场最初希望废除奴隶制的努力,完全转变为消灭任何企图解放奴隶的决定。蓄奴派最终赢得了胜利,废奴派不仅失败了,而且在法律上完全失去了以后胜利的机会,直到70年后的一场伤亡巨大的流血战争方才结束这种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1215年英国颁布了《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以来,关于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世界中讨论的重要话题;而杰裴逊在《独立宣言》中提出的“人生而平等”更是将人权扩展到普通平民,使得享有人权不再是国王和贵族的专利。但无论如何,时代仍然限制了人的思想,即使当时最为开明的那一部分人也不例外,再加上由“王在法下”衍生出来的法律至上原则,在打破君权神授的同时也让他们抛弃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在法律上奴隶属于财产,所以奴隶就没有人权,最终的结果就是宪法战胜了上帝,奴隶制因而得以在新生的美国继续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针对贵格会的请愿,除了在众议院的辩论和表决以外,那些当时身居高位的开国领袖们的态度大多数却是出奇的一致。

总统华盛顿个人曾经发誓不再购买任何奴隶,但他在这件事中的态度却是认为众议院的辩论是非常危险的且必须阻止的,并且宣称他的最大心愿是“采取某种计划,以渐进、不知不觉的方式来废除这个国家的奴隶制”。

副总统亚当斯公开反对奴隶制,但他支持他所领导的参议院拒绝审议贵格会代表的请愿书。而杰裴逊像通常一样没有直接表达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过却表达了对参议院的支持。

纽约解放奴隶协会创始人之一、反奴隶制的倡导者、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明确表示对众议院的辩论表示反对,因为辩论扰乱了国会批准他的金融计划的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这些伟人们都意识到了一点,也就是麦迪逊在知道贵格会代表的请愿以后所表达的意思:任何关于奴隶制的直接讨论,对于这个刚刚成立的、依旧脆弱的美利坚合众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威胁。

我们不知道这场辩论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利益交易,虽然在后来的小道消息中流行着一些内幕;也不知道如果当时通过了贵格会代表的请愿会造成什么后果,因为历史不容假设。但就在国会的最后表决前,也就是北方代表们用沉默来应对杰克逊的演讲之时,那位已经重病缠身、德高望重的革命功臣、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模仿杰克逊演讲的格式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到杰克逊的辩护词与一个世纪前一位名叫西迪·易卜拉欣的奥斯曼土耳其属下阿尔及利亚海盗的演说有着惊人的相似。

奥斯曼帝国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在那位海盗的演说词中,针对要求他放弃捕获白人基督教徒为奴的请愿,他着重强调了他的理由:

1、我们知道,烧杀掳掠和奴役基督徒是不公正的,是绝对有问题的...........

2、继续抓捕欧洲人乃是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请拒绝这份请愿书........

3、但是,如果解放奴隶,那么谁来补偿那些奴隶主的损失呢?我们国家会这样做吗?我们的国库资金是否足够.........

4、而且如果解放了奴隶,我们该怎么处理他们呢........我们的人民不会与他们通婚,否则就会受到玷污...........

5、他们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会更好,虽然没有自由,但至少保全了生命。若让他们回到欧洲,他们会陷入你死我活的宗教战争之中.........

奥斯曼帝国的白人奴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正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强大压力,不仅阻断了欧洲通往亚洲的商路,隶属于土耳其帝国的北非突尼斯、阿尔及尔的海盗们也不断的捕捉欧洲白人基督徒为奴隶,才最终迫使在奥斯曼帝国压力下苟延残喘的欧洲人开辟大西洋航路,最终发现了新大陆。如今,地位倒了过来,唯一的区别是受压迫的是更加落后的非洲黑人。

一个月以后,1790年4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与世长辞。

(长篇连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