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不少群体组合,像“清初六家”“四僧”“扬州八怪”“海上四任”等。其中,还有个群体叫“天风七子”,指的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奇峰的七个弟子,他们分别是周一峰、张坤仪、叶少秉、何漆园、黄少强、容漱石和赵少昂。在“天风七子”中,唯一的女书画家叫张坤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坤仪与高奇峰

张坤仪(1895—1969)出生于广东番禺一个文人之家,天性聪颖洒脱,自幼受家学蒙养,钟情文艺。她13岁肄业于广州女子师范学堂,研习古典文学,打下国学根基。张坤仪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还懂英、法、德、日等语言。

张坤仪擅长花鸟画,亦能挥笔山水,初师当地画家容祖椿,继学居巢、居廉等岭南名家画格。在1919年前后开始跟随高奇峰习画,被收为入室弟子及义女。因为勤奋努力,加之沐其师之恩泽,个人获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的作品笔墨刚柔相济,挥洒自如,工、写技法相融,并在酣畅飘逸的画风中较好地参糅了女性特有的温婉典雅气质及浪漫主义诗意色彩,且毫无闺秀之纤弱笔态。通过张坤仪的存世画作,可见高奇峰的绘画风格对其影响很大。

张坤仪的作品,也得到了恩师的激赏。高奇峰在《张坤仪画集》序中写道:“从余学画十二年,孟晋迨群,声实腾著。”当时的很多人也都对张坤仪青睐有加,纷纷赞曰:“今则凡世人之数中国女画家者,靡不首推(张)女士。”

张坤仪的才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受到了画界的检阅。她频繁参与全国第一、二届美术展、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二次展览等重要赛事,并在比利时国际展览会上问鼎金牌奖。期间,她还积极参加采风活动,不断汲取创作养分,增益绘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坤仪对金石、书法也用功颇深,曾专门跟随近代知名学者、书法家叶恭绰研习书法。她的字,笔墨雄浑,大朴不雕,颇有英姿,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现代艺坛,无疑是一股清流。

1933年,44岁的高奇峰因病英年早逝,令张坤仪悲痛不已。怀着对恩师的笃深情感,她奔波于南京、上海、广东等地,多方奔走呼吁,终于在1936年底,政府将高奇峰以“公葬”的方式,由广州迁葬于南京东北郊的栖霞山麓。在古今画家中能够享有如此哀荣之礼者可谓罕见,这一切,全赖张坤仪的矢志争取。

1934年5月,张坤仪于恩师逝世二百日之际,在南京刺取腕血并和以眼泪、粉墨,虔心绘制了一幅作品《哀怨塞乾坤》,以感念师恩。她在画上题作了一首诗:“写尽泪痕如血痕,空余哀怨塞乾坤。天风瑟瑟孤山影,痛绝难招海上魂。飞残香雪酿辛酸,神血未凝骨未寒。已是人天一无有,只留薪烬此心丹。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廿二,奇峰父师叶养二百日哀念。”读罢,令人动容。

此后,张坤仪又多次以题画诗的形式寄托对恩师的无尽哀思,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奇女子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张坤仪辗转到了香港后,积极参与民众救济和作品义卖活动,为支持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次年,她携带90多件高奇峰作品前往美国,参加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在美期间,她积极参加宣传抗战救亡活动,举办巡回艺展,捐卖字画所得。并通过演讲,揭露日寇暴行,争取海外民众支持。

1940年后,张坤仪选择定居美国,1969年病逝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