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近七成清北毕业生选择体制内,一时之间引发热烈讨论。

清华北大是中国最顶级的学府,一直以来,清北学生的去向都是大家热议的焦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情况。

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其中就包括北大硕士毕业生——张天一。

作为红极一时的学生创业代表,又有北大这个标签,他的故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张天一,硕士期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便展现出了不同于旁人的才华,学生时期就已经是同龄人之中的佼佼者了。

作为学生,他担任着北大法学院研究生会秘书长。作为一名文科生,他的表达能力出色,在写作与演讲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演讲方面,他是北大的十佳选手,代表北大参加过北京市的演讲比赛,并拿下冠军。

写作方面,实力也不容小觑,既能在《青年文摘》,《读者》这样的畅销杂志上发表数百篇文章,也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地产》这样的严肃节目担任评论员。

他的文章在网络上也颇有人气,北大内部的校园论坛、人人网、新浪博客这些网站上都能看到他写的文章,相当于现在新媒体时代的爆款文。

硕士期间,他读的是金融方向的研究生,突出的写作能力也助力了他的学术生涯,多次在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学生时期的张天一,即使在北大这种高手云集的地方也是人群中最亮眼的一个,是那种传统的“别人家的孩子”,按照一般人的想象,他应该毕业去大企业工作,享受着高薪待遇,坐在办公室当白领。

然而,张天一的选择却出乎众人的意料。 2014年,张天一从北大毕业,当时有非常多的知名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但是他都不为所动。因为他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去创业。

对于张天一来说,创业的想法源于不甘心,毕业那一年,看着周围的人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被500强录取,他迷茫了,觉得这么活着没有意思,生活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尽头,他不想就这样过一辈子,不想朝九晚五的上班,也不想做大单位背后的一颗螺丝钉。

既然如此,那么上班就从他的选项里排除了,只剩下创业这个选项。决定创业以后,张天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餐饮行业,因为大学期间他便尝试开过一家饺子馆,相比其他行业,对餐饮行业更加了解和熟悉。

早在毕业前他就开始为创业做准备工作,2014年2月,他回到湖南常德,走街串巷,到处试吃又拜师学艺,在餐饮行业内挑来挑去,最后选了牛肉米粉。

选米粉一方面考虑到米粉是南方人的主食,覆盖了半个中国,市场很大。另一方面,常德米粉的主要准备工作在前期,牛肉,牛骨汤这些原材料都是前期做好的,真正做一碗米粉的流程不过是从煮粉到出锅,前后加起来不超过30秒。可以实现标准化,流程化操作,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2014年4月,张天一的第一家米粉店在北京朝阳区正式开业,北大高材生卖米粉的故事迅速获得了媒体的关注,数百家国内主流媒体对他的创业故事进行了报道。

借助媒体的曝光,甚至连官方都开始关注他,人社部副部长就曾公开点名表扬张天一,说他是大学生就业观转变的先行者。

之后还得到了来自母校的扶持,北大校长亲自去他的米粉店吃饭,对他表示了肯定和鼓励。

2014年5月,张天一得到三次重量级曝光宣传机会,参加著名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登上优酷官网首页,首次被人民日报报道,这些公开宣传极大的提高了张天一和他的米粉的知名度,为之后顺利融资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4年7月,张天一北大研究生毕业,一毕业他就创立了一个叫伏牛堂的品牌,这个品牌从事经营卖湖南常德的米粉,他将一家米粉店做成了一个餐饮品牌。

母校也及时给予他帮助,伏牛堂进驻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并作为北大学生创业代表入选“中关村创业新生代”。

然而,他的选择却让外行人大跌眼镜,一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居然去卖米粉?

社会各界对此也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不拘一格,勇于放弃名校包袱大胆创业,也有人批评他浪费名校资源,辛辛苦苦读北大,最后居然只是个卖米粉的。

批评他的人里面就包括公众熟知的董明珠,董明珠是格力的董事长,商场上赫赫有名的大佬,给人女强人和大佬的印象,说一不二,不容否定的样子。

2014年12月,张天一作为嘉宾参加央视的节目《青年中国说》,当时董明珠正好也在这档节目里做客,她对张天一毫不客气地说:“回去把店关了,或者转给别人,来格力,我会用格力的平台把你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律师。”

张天一略带尴尬地笑了笑,回复说:“卖米粉就真的不行吗?”董明珠依然坚决否定:“我希望你把卖米粉作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人生。你的学历去卖米粉,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董明珠的观点可谓是说出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高学历的人如果不做高薪体面的工作,那就是对学历的浪费,甚至部分人会因此鼓吹“读书无用论”。

这是因为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高学历的人就应该做那种光鲜亮丽的工作,既体面又高薪。

虽然张天一说他是创业,但他的创业内容是关于卖米粉的,而不是什么听起来就高大尚的产品。

不管怎么解释,外行人乍一听都不会觉得卖米粉是个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职业,更加不符合大众对北大高材生的想象和期待,这才是包括董明珠在内的那些反对者的真实想法。

03

公司创立不久后,就获得了众多投资机构的投资,比如险峰华为、真格基金、IDG等,这对于一家新公司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张天一是怎么轻易得到这么多大佬的融资呢?这就得益于张天一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首先,是北大对他的支持,这点上面已经介绍过了,伏牛堂进驻了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还作为北大学生创业代表入选“中关村创业新生代”。后来,科技部部长参观北大创业训练营时,也跟他聊了好久,问了好多他创业的细节。

其次,充分发挥他大学时期“网红”的作用,为了打响公司的名气,张天一亲自写了一篇题目为《北大法律硕士毕业生辞职卖米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详细介绍了自己为什么创业,为什么选择卖米粉的心路历程。

没有任何意外,这篇文章在他预料之内火了,发布当天便爆红网络,人民日报转载,各种采访邀约纷至而来。

张天一也开始不停地接受媒体采访,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不停地上各种综艺和真人秀,多次登上人民日报,做各种演讲,主动推销伏牛堂,和董明珠的那场争辩更是把他的知名度推上一个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得出,尽管外行对他的选择不理解,他却赢得了来自主流的肯定,参与央视多档节目的录制,作为90后大学生创业代表的专题纪录片在央视新闻频道反复播出,和董明珠发生争吵的节目也来自于央视的《青年中国说》。

甚至连美国华尔街日报、日本NHK电视台、产经新闻、英国BBC等海外主流媒体也开始报道他的创业故事,成功的提高了海外知名度。之后,他还作为创业青年代表和总理进行了面对面交谈。

2015年,他被亿欧网评为30位年度CEO,2016年被评为“中国90后十大影响力人物”。

在创业的过程中,除了上节目做宣传,他还专门写了本书来宣传伏牛堂,2016年出版了《伏牛传》。

同年,伏牛堂推出了盒装米粉,开始在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销售,这个措施反映了张天一的商业敏感度,仅仅做线下门店很快就会到达发展的天花板,要紧跟时代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后来,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张天一想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18年将品牌名字改为“霸蛮”,“霸蛮”是湖南方言,有敢作敢为,吃苦耐劳的意思,长沙有句俗语叫“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张天一希望自己的公司也能够拥有这样的霸蛮精神。

04

在保证传统湖南米粉原汁原味的同时,张天一也在思考怎么顺应时代浪潮,利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趋势,从而更好地发展霸蛮。

最终,他将这个思考上升到了“传统餐饮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高度,把霸蛮米粉发展成了“食堂+外卖+小吃外带+零售分销+电商运营”多位一体的新时代餐饮企业,线上电商销售和线下实体店联动,带动销售额大幅增长。

2020年,张天一入选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青年企业家,霸蛮也成为了一家拥有上百家门店,估值数十亿的大规模企业。

当然,2020年以来的疫情还是对餐饮行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霸蛮也不能幸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霸蛮旗下有200多家门店都在疫区,几十家门店关闭,门店的营业额下滑严重,提供原材料的工厂也因为疫情不得不停工,物流也中断了,可以说损失相当惨重了。

这时的张天一意识到,再不自救,霸蛮就要完了,于是他开始加大线上销售力度,大力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尤其是直播,和各大头部主播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开辟专门的品牌直播间。

凭借这些自救举措,霸蛮的业绩量大大增加,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线上粉丝,在互联网销售渠道上积累了良好口碑。

等到疫情好转,张天一决定扩张线下的门店数量,把网上的这些粉丝转移到线下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就餐体验,继续增加霸蛮品牌的影响力。

2021年,霸蛮连续完成了两轮上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全年营收超过10亿元。

如今的霸蛮可以说是中国米粉甚至互联网时代餐饮企业的标杆,张天一本人也作为成功楷模被后来创业的人视为偶像。他用时间证明了自己对得起北大毕业生的身份,没有给母校丢脸,也对那些当年不看好他的人甩了一个大大的耳光。

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哪怕全世界都反对也不要紧,别人可能也没什么恶意,只是单纯不了解,加上带着世俗的偏见,但是这些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心里清楚,这是自己经过理智分析后做出的选择,自己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