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美育专栏九

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

by 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

中国画具有综合艺术之美。中国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体系。包括着画家的笔墨、学养、立意、气韵、意境、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在一副作品中具备诗、书、画、印等多元素。诗书画印的结合,使中国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形成一种完美而丰富的审美,从而造就国画的美学元素是非常多元的,审美也是多元的,势必要求画家素质的多元。所以,书画界在创作过程中总结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

陆俨少先生说,学画不光是作画,还需有画外的造诣。第一是读书。读书可以变化画家的气质,气质的好坏,是学好画的第一要事。气质是创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到画作和审美上。画家要有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要有理想,有见解,有韵味神采,亦即前人所讲的书卷气。学画而不读书,必然会营养不良。读书是提升画家素养、心胸、眼界、品德、志向的重要事情。读书的范围要广,不仅可以了解哲学历史、画论画史、各种艺术, 还可以读社会的书,像作家一样有社会经历,甚至是磨难。

人生的书是最好的书。唐伯虎、徐渭、八大、虚谷等先贤都是经历过诸多磨难的,磨难是提升人生境界的良药,可能有点苦。

三分写字。中国画注重骨法用笔,亦即首先研究笔的点画,一支毛笔,用好它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而写字是训练用笔的最好方法,要做到不要被笔牵着走,笔尖、笔肚、笔根都能用到四面出锋,正笔侧笔,得心应手。做到这点,是一辈子的事。画画不必天天动笔,而写字则不可一日间断。字写好了,对学好画有很大的帮助,写字在进程中,点画不能有一笔败笔,画画也一样,中间也要避免有败笔。只有在习字中间一笔不苟,才会养好无败笔的习惯。

三分画画,有人或认为画的份量太少了一些。其实读书写字占去十分之七,终极都为了画画服务的。画家有早年成名,不一定是好事。成了名,应酬多了,没有功夫去写字读书,就会吃老本,原地不进步。反过来说,中国画成就需要时间的注入,但是绝对不是单靠时间可以磨出来的。整天在作画写字读书也不一定成功,试想要真可以如此,那些整天泡在画室里面的画家,早就名家满天下了。潘天寿先生也提出同样的观点,他在中国美术学院(现称)当院长的时候提出,应当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各方面的才能。最终确立了当时的教学方案为文学四成,书法三成,绘画二成,其他修养则一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陆俨少 井冈山朱砂冲哨口

陆俨少,字宛若,上海嘉定人。先后为上海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

陆俨少是位诗、书、画三绝,具有丰厚综合艺术素养的画家。倡导并身体力行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的理念。

1977年陆俨少到井冈山写生,创作了一系列以井冈山为题的画作。在这幅作品中,陆俨少以沉郁而又灵动的笔墨,描绘了井冈山的朱砂冲哨口。画面中,蜿蜒的山峦、游动的云雾、郁葱的草木、洄旋的水流,构成了奇崛的动势,堪称陆俨少晚年艺术创作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陆俨少以画云水为特长。他以中国画云水式留白的空间造象,与厚实图象的透气化境,画中实中求虚、虚中求实,这是陆俨少先生感悟自然、深通诗境、直白心性的思考,是以形写神的美学境界。现为中国美术馆藏。

▲【现代】陆俨少 东蒙隐居图

画意出自唐代杜甫的《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句: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因风景极佳,蒙山历来为隐居之地,唐代的时候,“东蒙客”成为隐士的代名词。

这张作品是陆俨少根据这首诗而创作的。繁密的山峦苍松中,三位隐士坐于亭中品茶而谈。亭前瀑布飞流而下,既增加了诗意,也给画面的留白增加了灵动。上部分依然是他成熟的云雾和留白,虚实结合变幻空濛。

《东蒙隐居图》为陆俨少晚年变法的成功之作,其笔法细密繁重,几层浓淡相破、干湿夹杂后,植被与山石交融,一派苍茫华滋,设色大胆鲜丽,笔法娴熟可见自信。

往期 张国樟 中国画美育专栏

丨捌

丨柒

丨陆

丨伍

丨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