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今年的考研中上岸,应该是大家这小半辈子中做得最为荣耀的事情。

是啊,400多万人报考啊,只录取一百多万而已!能够通过调剂上岸已经实属不易,更不用说一志愿能够顺利上岸——更是佼佼者,也是幸运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自己所关心的,比如考研,我们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考上。那么大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这么庞大的数字,对于招生单位来说同样是一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已经暴露了出来,早在一年前,就有很多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提出来——不再为一些考生提供宿舍,比如非全日制研究生,或者档案不在学校的研究生,以及其他。

表面上看,这些群体的量并不大,大家可以发现,自己周围绝对是全日制研究生的数量要比非全和其他各种计划招来的学生的总和还要大,甚至大得多。

所以虽然会有怨言,但最终也被掩埋在时间里。

但是随着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如今这个无住宿学生群体也越来越大,比如北京和上海的一些985高校已经明确表示,对一部分专业型硕士只提供一年的住宿。

由此可知,专硕的读研资源也受到了“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南京大学也在22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表示,对22级专业型研究生不再提供住宿,为了表示出学校的人文关怀,南大表示可以提供适当的交通补贴。

当然,苏州校区是提供住宿的。

可见一斑,不仅仅是南大,或许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少高校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呢?

一方面,国内的重点大学大多都有一段悠久的办学历史,而且学校的主体早已经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逐渐定型。于是,学校的主体建设是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的。

最初的建设规模承受不了快速的发展,于是造成住宿资源紧张。

或许有人会说,学校再盖几栋楼不就行了吗?而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可谓是寸土寸金,对于学校来说是个大问题。而且从计划到审批乃至投入使用需要经历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有多长也是一个未知数。

或许学校也在努力,只不过也会面临诸多无奈。

另一方面,如今的研究生招生,专硕的数量已经比肩学硕,甚至一些专业早就已经超过了学硕。而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专硕也是扩招的重点。于是,快刀斩乱麻,专硕成为高校解决宿舍资源紧张的对象。

同样的培养模式,这样的举措对于专硕学子来说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

一方面,经济压力。无论是多么好的大学,多么优越的住宿条件,每个学期的住宿费用也大多在1500元之内,而且是一年的费用。就算你一年住十个月,每个月也才150元,水是免费的,用电的费用也不会太大。

然而,在北京租房子呢?就拿南京来说,看了看行情,一室居的房子就要1500元/月,两居室2500到3000每个月。如果住学校,这个费用能够住一年,而住校外只能住一个月。

如果是三年制的专硕,住宿加水电算下来,保守估计也需要六万元。这会加剧同学们的就读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心理上的影响。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大多都是学生生涯的最后阶段,如果不住校,同学们难道不会觉得自己的学生生涯是不完整的吗?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大学校园,就读期间的遗憾或许久久不能释怀。

学校有学校的难处,学生也有学生的苦衷。这样的情况何时休?如何才能破局呢?

最后也建议正在备考的同学们,也要把学校的住宿条件作为报考的一个参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