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湖文化》
于祠祈梦
西湖于祠祈梦在清末以前就流行杭州民间,以用梦兆预卜人的一生吉凶。
于祠祈梦由来传说有两种,一是说,于谦早年在关帝庙祈梦,关帝告诉于谦:“你功名富贵终身之事,不消问我,可问你长嫂便知。”于谦就向长嫂询问,长嫂笑着说:“叔叔小小年纪,一心想做官,既想做官,当然要做一二品的。”于谦又问:“不知何官?”长嫂又笑着说:“无非是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侍郎,做尚书阁老罢了,你这天杀的还想做到哪里去。”于谦听后十分高兴。一时想不到“天杀”三字上去,直到后来被杀害,才省悟梦兆之灵。于谦一生信梦,传说死后成为“梦神”所以梦兆示人。又一种说法,于谦被害后,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冤案平反,赐谥“肃愍”。一天,浙江巡抚傅盈春偶然有事晚上住在于祠过夜,梦见于谦对他说谥号不当,因此上奏重新谥为“忠肃”,此后人们不断前往祠庙祈梦。
杭州于祠有两处,一处在上城区的祠堂巷内,即今于谦故居,俗称于忠肃公祖庙。凡想卜一生吉凶的人,在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就住祠内,得梦后,由庙祝代为详解而得。自祠庙颓废后,改在西湖三台山的于谦祠的“祈兆所”。冬至前一日,秀才、举人及读书人大多去于祠过夜,诚心礼拜,以求梦兆。“梦兆所”内烛灯彻夜,亮如白天。传说诚心拜礼者,其梦无不应验,因而杭州民间流传着不少于祠祈梦的故事。
辛亥革命后,于祠祈梦的习俗逐渐消失。
二十一世纪,西湖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重建西湖三台山的于谦祠,祠内建“祈梦殿”,成为文化旅游的景点。
月老卜婚
西湖月老卜婚是清代后期民国期间湖上风俗之一。西湖月下老人祠共有三处:一是在天竺,二是在吴山,三是在雷峰塔下的白云庵旁,其中以白云庵旁的月下老人祠最为有名。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杭州藏书家丁丙重建白云庵时,在庵旁增建月下老人祠,并根据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中“定婚店”的故事,塑造月下老人像,白发银须,善目慈颜,笑容可掬,一手执婚姻薄,一手牵根红绳,祠门两侧悬有一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生前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祠内备有诗签供人求签,给祈求者以希望、吉兆,所以善男信女,尤其是未婚男女青年趋之若鹜,求签以卜终身大事。
清末,白云庵主持、革命党人意周和尚,后在对日抗战中,以庵为据点,多次掩护游击队战士和地下志士活动,被敌人发现遭搜捕未果,将白云庵和月下老人祠烧成平地。抗战后,凤林寺僧人重建矮屋低墙、布置简陋的祠堂。
民国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西湖月老卜婚的习俗逐渐消失。
西湖消息(id:hangzhou cankao)
杭州人的小天地,欢迎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