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4月30日电(记者苏晓洲、谭畅)他,名叫李吉,35岁,中等身材,文质彬彬。

它,盾构机,“身长”约百米,“体重”几百吨,是长着“铁齿铜牙”的“钢铁巨龙”。

他驾驭它,以毫米级的精度从地下凿岩掘土穿越长沙橘子洲、南京秦淮河古建筑群、沈阳青年大街……担纲城市地下空间“开路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盾构工匠”炼成记

(资料视频)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盾构事业部总工程师李吉勤学苦练,潜心钻研“磨盾”13年,三十出头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从“傻眼”到“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4日,在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盾构事业部,李吉(左一)和同事观察盾构机运转情况。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2009年7月,李吉从成都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入职中铁五局,从事盾构施工。

同年,在沈阳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现场,李吉第一次见到巨龙般的盾构机时,顿感“傻眼”!

“盾构机真威猛!那一刻我既兴奋又忐忑,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怕是一点都用不上啊!”李吉说,盾构机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需要掌握的知识异常繁杂;一台盾构机价值以千万元计,担负的施工工程投资以亿元计,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忐忑之余,还有憋屈。当年,盾构设备以进口为主。李吉听师傅说,如果出现重大故障,就要请外国专家来维修,费用高昂,从外国专家离开国外办公室那一刻开始计费。

李吉下定决心努力钻研“玩转”盾构,为企业开源节流,为基建攻坚开路。

白天跟着师傅熟悉设备、揣摩操作,抱着图纸仔细比对,了解盾构机结构和零部件。晚上则对着外文说明书翻词典、查资料、看图纸,在脑海里加深印象。

“我特别珍惜这份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案头、床边都是图纸,经常通宵熬夜,抱着图纸睡个囫囵觉,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李吉说,盾构机的主要功能是掘土凿岩,他还通过自学钻研岩石、土壤知识。

4月24日,在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盾构事业部,李吉在查阅相关资料。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副总经理陈世君说,总能在深夜里的技术室看到李吉查阅图纸、资料的背影。

一年见习期满,李吉工作笔记记了厚厚的十几本。再过一年,他已经能够独立“上手”操作盾构机、排除故障。

从“敬畏”到“驾驭”

转战大江南北参与一系列大型工程建设,为李吉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天地。从大连地铁、郑州地铁、南京地铁到长沙地铁等项目,李吉迅速成长为企业中坚骨干。

“工作13年来,最紧张的是2011年大连地铁项目施工期间。”李吉回忆,在大连第一次独立操作盾构机“韶山二号”,让他“压力山大”。

大连地铁103标盾构施工是一块硬骨头,难在盾构机不仅要穿越复杂地层,还要下穿地面主干道和高层建筑物。李吉坦言,自己一度“不敢推,不敢操作”。但他最终克服恐惧,仔细研究施工工艺,及时调整掘进参数,保证盾构机掘进姿态平稳……安全顺利通过!

陈世君记得,“韶山二号”的螺旋输送机在一次检修时突发涌水险情,检修工人见势后撤,李吉带头跳入水中抢修,保护设备。

“他身上那种不惧危难、奋勇向前的精气神,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陈世君说。

13年来,李吉多次优质完成盾构机的拆机、调头、运输、组装、调试等工作,累计掘进完成盾构隧道22900米。丰富的操作实践,让盾构机逐渐成为李吉和团队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对盾构机的情感,也从“恐惧”“敬畏”转为“驾驭”和“亲密”。

从“创新”到“超越”

“设备越来越先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越来越复杂,地铁盾构施工需要解决的难题一个接一个。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研发和驾驭技术才能适应。”李吉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中铁五局韶山十六号TBM盾构机。(受访者供图)

防跳道轨枕、高性能膨润土泥膜生产设备、带有强制脱轨制动装置的电瓶车、盾构施工用渣土装载装置……李吉积极组织开展有关盾构施工科研攻关,解决施工技术难题,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7项。

工作以来,李吉获得全国首届“盾构工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劳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或奖励。2019年,国家级李吉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

如今,李吉和团队正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与贵州铁路技师学院紧密结合,培养技能人才,每学期定期到学校为盾构专业班授课,年均招收20余名盾构专业学生到公司实习。

2018年加入中铁五局的王兴涛说:“工作上遇到什么难题,找吉哥就对了,他都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

近年来,李吉带领团队为企业培养出工匠技师1名、特级技师2名、高级技师8名、技师2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