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古代称作庐州庐阳,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因为东淝河南淝河均发源于此,所以才有合肥这个名字,古时也称作合淝

它是安徽省的省会,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肥下辖4个区、4个县和代管县级巢湖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有528.5平方千米。

至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46.5万人,同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11412.8亿元。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

“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即从秦汉时期开始,这里就是重要的商业运输要地。

据光绪年间的《续修庐州府志》所记载:

秦始为楚郡,始皇二十六年定为九江郡,郡治在襄安,统合肥、居巢、襄安三县。

这是关于合肥地区最全的介绍,也确认了在秦朝时期,这里就已设郡立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水而和、胖子开会。”

从合肥的名字就不难看出来,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

“盖夏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

合肥位于江淮平原之间,被誉为“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境内地形复杂,以丘陵岗地、低山残丘、河湖低洼3种地形为主。

大别山余脉自肥西大潜山进入,向西南蜿蜒而行,境内河道纵横,是江淮地区的分水地,南北两条水系在此汇合。

合肥以南,主要为长江水系,如南淝河、丰乐河、派河,以及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以北则为淮河水系,包括了东淝河、池河以及窑河、瓦埠湖、高塘湖。

河湖交错、桥梁众多,是合肥的又一大特点。这里自古就有跨河建桥,沿河筑圩(wéi)的历史。

人们临河而居、据圩而行,逐渐形成了当地人独有的特征,许多历史名人和事件,都是围绕着它发生的。

公元215年,即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之主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征讨刚刚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的曹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占领军事重镇合肥,因为一旦占据了合肥,就等于控制了整个江南水系的中枢。

镇守合肥的魏国大将张辽,以八百人突击孙权,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名将统帅,甚至差点活捉孙权。

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闻张辽来而止小儿啼”成为流传千古的故事。

虽然距离那段烽烟四起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接近两千年,但是关于三国的传说,还在这里代代流传。

在合肥这座城市里,三国新城遗址,逍遥津、教弩台、飞骑桥等,向每个有兴趣的人述说着那段历史。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领大军南下,意在一统天下。

不过在东晋谢安的带领下,以八万北府兵,在淝水一侧大败八十万(实为二十余万)前秦军,合肥又一次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扼守南北水路要冲,合肥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合肥成为南宋抗金的前沿阵地。

在岳飞部将牛皋(gāo)、庐州知州王亨,以及统制姚兴等名将的镇守下,合肥又被称作“铁庐州”,十万金兵也不能破之。

合肥不仅历史内涵丰富,古往今来也是名人辈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就是合肥人,在合肥的周瑜墓,仍能探寻到周郎的点点滴滴。

北宋名臣包拯也是合肥人,他为官清廉,铁面无私,被誉为“包青天”

古往今来,包拯在民间都备受推崇,合肥与包拯有关的地点也有很多,如著名的包公,以及现在的包河区、包河大道等。

出生于今合肥长丰县的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这位有“十国第一人”之称的皇帝,给合肥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1995年,“吴王遗踪”被评为合肥十景之一。

位于合肥城北三十多公里处长丰县吴山镇东侧的吴山庙,这里就是杨行密的陵墓所在地。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在这里建庙祭祀。

吴山镇边有一个百花园,相传是杨行密之女百花公主为了思念父亲所建,还有以杨行密长子杨渥为名的杨渥街,也是当地的一条主干道,在街上还能品尝到合肥名菜“吴山贡鹅”

另一个能代表合肥的,便是教育事业。

自宋朝开始,这里就有着浓厚的书香气息。

庐阳书院、包公书院、景贤书院、秋浦书院、正学书院等等众多书院,均为当时朝廷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据记载,在南宋嘉定时期,合肥的书院有房屋三百余间,而明朝弘治年间对于书院的记载,更有殿、庑(wǔ)、门、堂、桥、斋、居、号、室等各种称呼。

清代起,通过科举考试,合肥中进士有数十人,其中江左三大家龚鼎孳(zī)、晚清重臣之李鸿章,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但因为这二人行事争议颇多,后人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龚鼎孳是明朝崇祯七年的进士,在兵科任职。明朝末年,他是“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气节沦丧令人不齿。

但另一方面,龚鼎孳素有爱才惜士之名,他对贫寒名士常常是倾力相助,同时又能为民请命,这又让他颇有盛名。

李鸿章生于合肥,葬于合肥。此地还保留有他的故居和享堂,以供后人参观。

之所以说李鸿章毁誉参半,是因为他除了个人贪腐、身居高层却又决策失误,还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等,

李鸿章更是被人戏谑为“宰相合肥天下瘦”!

但其支持教育、组建淮军、发展洋务运动、兴办实业等等举措,又为当时的社会带来正面影响。

由他所创立的淮军,一度与曾国藩的湘军齐名,成为晚清时期主要的军事力量。

淮军中也曾走出,如台湾巡抚刘铭传这样的能臣。

这一切都离不开有效的军事训练和对先进文化的学习,淮军的教育体系,也是日后洋务运动的前身。

而洋务运动则是在晚清最黑暗的时刻,点亮国人心智的一次尝试。

尽管洋务运动未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其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晚清名将聂士成、段祺瑞,以及近代名将卫立煌、孙立人、冯玉祥等等,都是合肥人。

对近代史有兴趣的朋友,对于这些人的了解应该不会陌生。

如今的合肥,兵戈已止,战号已歇,这里已经蜕变成一座科技之城。

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世界上第一台VCD,都在这座城市里诞生。

合肥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的会员城市。

2016年,在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的带领下,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

潘建伟的团队,就出自于合肥的中科大。

合肥虽然没有四大古都那样的历史地位,但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没有上海、广州、深圳那般的创新和开放,但却代表着当今中国科学技术的前线阵地。

它是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一人巷,难过车轿。
二郎庙,无人把香烧。
三孝口,三子尽孝。
四牌楼,范家修造。
五星寺、六谷祠,遗址难找。
七桂塘,丹桂香飘。
八蜡祠,凤凰拜朝。
九狮桥,正对三国古庙。
十字街,十分热闹。

这首脍炙人口的数字歌谣,是合肥历史的沉淀;科学教育的兴起,也将为它掀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