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有一位极富个性的文人。他曾任教职,却不喜当时学术界重专业不重政治的风气;他甚至站在文坛其他所有人的对立面,以一己之力对战权威;有人说他“衣冠禽兽”,可他不但反唇相讥,后来又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来形容自己;他曾学医报国,后又弃医从文,皆因一句“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他就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

对于鲁迅这个人,许多著名学者都给出过很高的评价。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先驱和主要将领。教育家叶圣陶说他的精神不死,因为他的精神化成了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成长成了苍天大树。

就连被他屡次痛骂的胡适,也不得不承认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因为鲁迅在近代文学中的地位超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被收入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可是近些年来,有一些声音提议把鲁迅的文章逐渐移出教科书,理由是他不算是文学家。这么说的根据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科书中的鲁迅作品

作为很多八零九零后的儿时记忆,鲁迅的文章让人又爱又恨。如果抛开文章里的文学性不谈,他给当时的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后,在桌子上刻“早”风靡一时,《少年闰土》里的西瓜和《社戏》里的煮豆也让学生们垂涎三尺。更让人难忘的动不动的全篇或部分背诵,可谓是使人痛并快乐着。

虽然当时因为年纪的原因,对于鲁迅的作品通常当作故事来看待。时代的原因,也使得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学生们,很难理解当时生活的困苦。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对于历史的了解,相信大部分人对于鲁迅先生的敬佩都是逐渐增长的。

毕竟无论在哪个年代,为百姓和贫民发声,并尖刻的讽刺权贵都是一件勇敢的事情。鲁迅的文章,好像一柄锋利的手术刀,直指当时的陈腐疮疾,让人看得大呼痛快!

可是在2010年后,很多人发现熟悉的作品在教科书里不见了,鲁迅的其他作品也慢慢失去了踪影。与此同时,一个观点渐渐浮现,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鲁迅的作品缺乏文学性,不具备收入教材的价值。甚至认为他算不上文学家的称谓。一时对于鲁迅的声讨和对于教科书取材的怀疑甚嚣尘上。

这种说法无疑是一种谬论,连鲁迅先生的敌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白话文的先驱,这种改变了文学的表现方式,并赋予汉语言新生命的大师,如果他配不上文学家又有谁配得上呢?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爱国内核和对于丑恶的批判,这种文章的意义比起单纯的堆积辞藻和无名呻吟的作品来,哪一个才更具现实意义呢?如果学生只学春花秋月的话,有朝一日当他们想用文字表达愤怒或批判不公的时候,该如何下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移除鲁迅作品的理由

因为社会上对于鲁迅作品移出教科书的事件众说纷纭,教育部门对于此事也专门做出了说明,并列举了几个理由,并澄清并不是让学生不再学习鲁迅作品,而是采用其他方式来普及。

首先是鲁迅的文章难度较大,可能不利于孩子们的理解。因为鲁迅的行文比较晦涩,和现代文体有差别,所以在阅读和理解的时候,对于文学素养的要求较高。

而且因为他的作品中往往暗含深意,很多的内容需要生活的阅历才能体会到。比如《孔乙己》中人们对于他的态度,没有经历过世事的学生们可能无法理解其悲剧内核,也就不能很好的学习其中的深意。

在前一个原因的基础上加以引申,鲁迅笔下关于社会黑暗的刻画过于露骨,这些对于社会丑恶的提前教育,对天真烂漫的学生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还以《孔乙己》为例,这部作品中隐藏的残酷的真相,很可能使仍未树立完整人生观念的青少年,受到影响造成人生目标的偏离。

最后的原因是时代变迁的关系,鲁迅笔下的环境处于旧社会,很多的时事跟现在的新中国不同。作为一段不堪的历史了解是应该的,但却不适合作为教育材料存在。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的作品被减少在教科书里的篇幅,似乎也有无法回避的理由。然而他的作品的价值仍然是无价的,现在的孩子们也不应该失去阅读它们的机会。教育部门考虑到这个情况,决定把鲁迅的作品作为课外阅读的扩展读物,这样可以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了。

网络时代的鲁迅

虽然鲁迅因为其作品淡出教材,被学子们深刻铭记的机会变少了,可是因为网络的迅猛发展,这位多年前的战士,却因为其它的方式在网络上为大众所熟知。

近年来,网上兴起了一个时髦的模式:无论是古今中外哪里来的名言警句或鸡汤节选,甚至是一些带有笑点的句子,只要在话的开头或结尾冠以鲁迅说,再加上一张他的照片,仿佛就成为了一个被鲁迅背书过的说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调侃的意味,但同样由此可见,鲁迅这个名字,甚至包括他夹着烟卷沉思的画面,已经印入国人的基因中了。可以被他认可的文字,通常带有某些普世价值的特征,这也是他不愧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最好证明。

结语

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人物一样,并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基本的价值观也是需要秉承的。因为这才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既然前人去伪存真把文明传承给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它更好的传承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