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滨海新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获悉,近日,海河外滩提升改造工程(一期景观)项目作为全市首个采用“评定分离”招标模式项目,圆满完成招标公告发布、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定标、中标结果公示等全过程。区住房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标志着新区“评定分离”招标模式按期落地,为全市建设领域招投标改革提供了成功范本,开辟了一条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海河外滩提升改造工程效果图

先行先试 探索“评定分离”

据区住房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招投标领域资源密集、投资集中,全国范围内长期以来存在投标人围标串标、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乱象。现行招标投标制度中,招投标双方权责不对等,择优意愿得不到充分体现,易产生特定投标人组织多家企业围标陪标,中标企业通过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方式将项目承揽给特定投标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公平。近年来,为切实维护建筑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围标串标、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进行改革。国家层面将“评定分离”纳入《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中,全国各地探索推行“评定分离”试点。

在市住建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推行“评定分离”试点。自2020年10月以来,区住房建设委以编制出台《关于滨海新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评定分离”办法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为主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吸收借鉴深圳、广州、上海、四川、江苏等省市立法经验,多次组织专题研讨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助力“评定分离”制度模式正式落地实施。

首个项目落地 提供成功范本

海河外滩提升改造工程(一期景观)项目作为全市首个“评定分离”招标项目,在招标过程中新区住建委与建设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反复沟通协调,全程紧盯靠上,及时解决项目资格审查文件、招标文件及招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积极沟通,指导和支持该项目“评定分离”招标顺利落地。

据了解,该项目于3月4日在天津建设工程信息网发布招标公告,共计25家投标单位参与投标。3月14日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去劣择优”筛选,15家投标单位进入评审环节。4月6日开标,评标委员会采用“定性+定量”方法,结合投标人的项目概况、管理能力、履约优势、安全保障等因素给出评审意见,5家投标单位被评为定标候选人(不排序)。4月7日召开定标会议,招标人组建由5人组成的定标委员会,根据定标方案,最终确定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为该项目中标单位,中标金额7139.45万元。4月8日至12日,项目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发布中标结果公示,公示期内未收到异议或投诉。4月14日建设单位发放中标通知书。新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作为首个试点项目,招标过程达到预期效果,给正式实施“评定分离”起到了示范作用。

推动“评定分离” 优化营商环境

区住房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现行评标办法相比,“评定分离”实现了将“定标”从原“评标”过程中剥离,实现独立“定标”。在独立“定标”环节,有以下亮点和突破:

一是弱化评委会权利,将“评”与“定”分离。该负责人介绍说,“评定分离”打断评标与定标“一条龙”到底的旧模式,由招标人成立定标委员会,从评标委员会专业评审结果中择优确定中标人,给予招标人充分的择优权。

二是规范招标人集体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将资格审查及筛选、评标办法、定标办法、定标委员会的组建等纳入“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和廉洁评估范围内或按企业制度履行审批程序,降低招标人廉政风险和各环节违规违纪风险。

三是有效打击“围标、串标”乱象,彻底改变原来“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的规则,入围的投标企业在评标阶段不再排名,投标人“围标串标”“围猎专家”的行为将失去意义。

四是突出评标专家的专业评审权。淡化评标委员会定标作用、突出专业评审,限制其自由裁量权。

“评标委员会的评审意见仅作为招标人定标的参考,不再直接决定中标人。目的就是让评标委员会‘专业人做专业事’,回归评标本质。”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区住房建设委将对标全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招标投标指标设置,推动“评定分离”的电子化招标工作,完善升级新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电子化系统功能;同时建立健全标后评估体系,借鉴深圳、广州等先进省市经验做法,结合“评定分离”实施情况,组织编制《滨海新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后评估工作指引》,对实施“评定分离”招标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评定分离”制度,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来源:“滨海发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