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宋颂|第42篇育儿文章|原创

婆媳关系里,有一个高赞的说法:婆婆家和自己家,最好是隔一碗汤的距离。什么意思呢?一碗热汤出锅,从自己家走到婆婆家,这碗汤的温度不烫不凉,刚刚好。

包括我身边,很多条件允许的朋友,都是这么做的。二套房买在同小区不同楼栋,或者隔壁小区,让公公婆婆单独住,自己的小家单独住,这样互不干涉,需要帮助的时候,又随时能到。

这其实是一种两代人的生活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子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为什么留守儿童特别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距离太远了,常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看着别人的父母带他们玩耍,只有羡慕的份儿,和自己爸爸妈妈见面,1年都鲜有几次。

所以,很多时候在父母面前,乖得让人心疼。

为什么带在身边的孩子,很少会说想爸爸妈妈?因为距离太近,天天在一起,肆无忌惮,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完全没有体验过长期见不到父母的这种心情。

所以,很多时候娇纵跋扈,蛮不讲理,有的孩子对父母甚至还大打出手,这是我们做父母的最不愿意看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父母,克服万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出发点,是希望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童年,但产生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如何调控亲子关系之间的距离,不妨参考这几点复盘一下你们的相处方式:

0-1岁:亲密无间

0-1岁婴儿期,娃娃呱呱坠地,除了用哭声表达需求,其他啥也不会,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可以是亲密无间的,满足孩子的这种依恋感。

1-3岁:随时都在

1-3岁的孩子,是语言、动作、认知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慢慢会有很多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开始自己独立玩耍。

那么,这个阶段,我们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随时都在”,不需要我的时候,你忙你的,我忙我的,需要我的时候,我随时都在。

3-6岁:适当分离

3-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大部分的行为能力,这个时候,培养他们独立,并且适当体验和爸爸妈妈短暂分离的这种心情,对他们的情感能力是有拓展的。

6-12岁:适当放手

6-12岁,进入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父母不再是孩子的玩伴,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小秘密,甚至都不希望被父母知道,那这个时候,你还去“亲密无间”,显然孩子会觉得有点烦。

把孩子当风筝一样放吧,线还在手里,随时能拉回来,但,风大的时候,就让他们再飞一会儿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18岁:保持距离

青春期的孩子,是特别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尊重的,这个时期,父母明显感觉到,和自己对话的,不再是从前那个孩子,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大人。

这个时候,父母的转变是会有些不适应,但我们不能再随意进出孩子的房间,请敲门,不可以再随意翻看孩子的小秘密,在可控范围内,尽量少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18岁以后:目送远行

成年礼,在西方,代表着独立、单飞,代表着法定监护人的使命结束,孩子已经完全具备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法律定义,这个时候,父母除了充当一个目送者,目送孩子远行,就只剩下,孩子退有所居的强大后方支援了。

所以,父母养育孩子,这个过程,不同时期,亲子关系的距离,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做父母的,只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发展特质,实时调整、把握这个距离的度,那么,咱们的亲子关系,就不会太差。

大家好,我是妈妈宋颂,家有俩男孩,关注我,一起用心做个好妈妈~专注男孩养育|妈妈成长|育儿书评|亲子关系|家庭文化|妈妈自用好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