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统治上向前朝借鉴经验,采用众多汉人作为股肱之臣,以此来帮助他们巩固统治。

百官对皇帝的旨意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只要皇帝下达旨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千方百计也要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康熙在位时,有一位大臣就敢违背皇帝的旨意,但是最后却被荣升为宰相,这位大臣究竟是何人?他又是因何事被皇帝提拔为宰相呢?

“康熙爱臣”——李光地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是福建泉州安溪县人,他不仅是清朝康熙时期的一位重臣,还是一位在理学上颇有成就的名臣,自幼聪慧,且勤勉好学。

幼年的李光地,本该玩闹嬉耍,而他的心中却怀有崇高的政治抱负,并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整日与书籍相伴,废寝忘食。

在他十三岁时,全家人意外遭遇山贼,在成功脱险后,更加坚定了他为官的决心,回家后,并没有深陷恐惧之中,而是比之前更加努力读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光地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成为举人,接着在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成为二甲第二名进士,被任命为庶常馆庶吉士。

只有二十八岁的李光地并没有因为这些小成就而骄傲,而是更加勤勉与政事。

李光地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政治才能和为人谦逊的性格,在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被授以翰林院编修的职位,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成为会试的同考官,会试结束之后,回乡探亲。

李光地的所有成就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三藩正是在李光地回家探亲的时候遇到的。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李光地在完成康熙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后,决定回家探亲,而此时靖南王耿精忠准备起兵谋反。

作为反王在行事之前,自然要为自己以后做好打算,而李光地凭借着自己的出色的政治能力,在朝廷内外获得一致好评,耿精忠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年少有为的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耿精忠一直想让李光地为己所用,并派了许多人带着“高官厚禄”去请他。

李光地作为一名致力于理学的大臣,自然知道“忠君”二字,李光地严肃地拒绝了耿精忠的邀请,但是为了全家老少的性命,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家里人隐居山林。

并派人将这消息星夜兼程送给康熙,康熙为了赞扬李光地这种忠君爱国的精神,平定泉州之后,任命李光地为永州总兵。

李光地在任永州总兵后第一次回京,是在孝庄太后去世的时候,但是由于当时阴雨连绵,加上路途遥远,李光地并没有按时赶回京城。

当时朝堂上嫉妒李光地的人,趁此机会上奏弹劾李光地,但是作为一代明君的康熙帝降罪李光地,反而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

不久拜为吏部尚书,李光地在短时间之内,从一个地方的总兵升任为一品大员,可见康熙皇帝对这位大臣的喜爱。

“抗旨”不尊,荣升宰相

古代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人,不仅要有独特的政治眼光,更要有出色的才华,李光地自然也不例外。

他虽然是一位朝廷官员,但是他也有文人才子的一面,也喜欢闲来无事之时,吟诗作对。

李光地非常喜欢写对联,据说李光地每次退朝后,都会约上志同道合的官员到酒馆去饮酒、作对联。

康熙皇帝对自己喜爱的大臣自然非常关心,当他知道李光地有这个爱好之后,并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但是他所担心的是一位朝廷要员,闲来无事饮酒、作对联,那么必然不会将精力全部放在政事上。

为了警示李光地,康熙皇帝决定“敲打”他一下,康熙帝在朝堂之上,直接将李光地爱作对联这件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了出来,并且让他在七天之内写出一百副对联。

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数年的李光地,自然听出了言外之意,只能答应康熙帝。康熙本来是想让李光地收敛一点,而李光地并没有改变这一生活习惯,依旧在退朝后去酒馆饮酒、作对联。

一同饮酒的同僚十分担心,并提醒他这件事,而李光地不仅没有恐慌,反而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

七天时间很快就到了,康熙皇帝等着李光地的一百副对联,而李光地上朝之后,只带了一副对联。

这让他左右的官员十分诧异,心想:“莫非这人没有将皇帝放在眼里,竟然敢抗旨不遵,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就带了一副对联连面见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皇帝询问他情况,李光地就将自己写的这一副对联呈送给皇上,看了对联之后,康熙面露喜色,连连说了几个“好”字,就在百官诧异之时,康熙命人将对联念了出来。

上联是“地下七十二贤人,贤贤易色;下联是“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这“七十二贤人”和“二十八星宿”合起来刚好是一百。

大臣们都认为李光地不仅才华出众,还能够和皇帝玩儿文字游戏,既能完成旨意,又能让皇帝开心,这绝非一般的大臣能够做到的。

李光地被升任为文渊阁大学士,在以前相当于朝廷宰相的职位。

李光地这位贤臣在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去世,谥号“文贞”,在雍正朝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小结

在为朝廷效力的过程中,不仅要才华出众、政绩卓著,要学会在保全自己的同时,赢得帝王的喜欢,更重要的是“忠君”。

李光地就是这样,虽然贵为重臣,但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而居功自傲,反而能够敏锐洞察皇帝的心思,抓住机会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