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工作,企业告诉你要忘记底薪、忘记双休,给底薪只是出于人道帮助,你会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功标准

不是编造小故事,现实里确确实实存在如此“厚颜无耻”的公司。

山西太原某公司售后客服岗位的招聘要求就是这样写的:

底薪是一个公司出于人道主义,确保那些没有能力的人不被饿死而给予的帮助。

如果想发展,就请你忘记底薪,忘记双休。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靠底薪、靠双休实现的。

看完之后,我顿悟了,这家公司如果不是搞传销,就是老板被传销洗脑过。

原来真的有老板以为自己给员工发工资是在做慈善,活久见!

忘记底薪、忘记双休,没问题,反正单休不违法,那工资给多少呢?

招聘框不起眼的地方挤着一行字:

底薪+绩效+提成(4000-6000)

原来老板不是做慈善,而是有“自知之明”,钱给得那么少,当然要忘记底薪了。

以至于要拿“没有人成功是靠底薪和双休”的谬论给员工洗脑。

什么时候成功的标准要用加班至死、白嫖来定义了?

在这个加班文化盛行的社会,总有很多老板以加班定义奋斗。

谁下班晚,谁就是在认真工作。

很多员工被迫开始了“摸鱼式加班”:领导没有下班,员工就不能提前走。

大家开始主动追求加班带来的升职加薪、传统意义上的“成功”。

以加班时长论英雄的职场环境越来越

招聘的洗脑文案和员工入职培训,就是将个体的梦想,都规训成唯一的某种成功标准。

只有这样员工们才能付出超越应定的努力和时间,朝着老板意愿的方向卷。

太原这家公司美其名曰“没有人成功是靠底薪和双休”,老板的成功,确实是靠如此压榨员工换来的。

2021年,国内某互联网大厂的23岁员工加班至凌晨1点半,在下班路上猝死。

这名打工人死了,所在公司股价却上涨20%,创始人身家一夜暴涨,成中国第四富豪。

打工人拿命换钱,钱都进了谁的腰包呢?

质的社会里,成功的标准被强制定义为金钱。

这种片面化的标准,使得大家习惯于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量化指标衡量成功与否,淡化了真正的人生价值和个人实现。

于是资本家老板们,将这种世俗化的功利标准包装,灌入打工人的脑中,产生了996是福报、只有拿命换钱,才能成为我兄弟的宣传口号。

看似是热血的鸡汤,实则扭曲了公平。

你叫我996,那福报是谁的?

你叫我不要计较薪资、忘记双休,那不谈钱我怎么成功?

为了老板们的豪车豪宅,员工如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只知道工作。

直到价值被榨干,眼圈成熊猫,黑发不再来,35岁大限那天,只落得个一封裁员邮件。

老板们过上左拥娇妻,右开豪车的日子,你就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场PUA

为了成功,老板如何让员工愿意给他“心甘情愿”地工作呢?

职场PUA。

PUA直译为“搭讪艺术家”,通过对异性洗脑,欺骗异性感情,达到骗财骗色的目的。

职场PUA作为PUA概念的延伸,对象从情侣转化为上级和下属。

它的核心目的是让员工没了老板活不下去,离开公司就是废人,从而完全掌控员工,沦为被压榨的工具人。

比起霸凌,职场PUA是一种更隐形的精神控制:

996和007是为了你好

除了我们,没别的公司会要你

这份工作是我施舍给你的,干不好有的是人干!

很多人都曾经或正深陷在职场PUA中,却全然不知。

2020年,宁波某银行员工跳楼自杀。

死前一个月,这名员工跟妻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

“领导提拔我就是做这个项目呀,我怎么会不行”

“是我能力问题,我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智商太低了我情商太低了,是我的原因”。

这样的自我责罚和全面否定,让他甘愿抛下妻子和还没断奶的孩子,只身赴死。

名校本硕,拿到大银行培训生Offer的优秀青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遭遇了职场PUA。

跳楼员工所在的银行奉行狼性文化,领导每天只知道下指标,完不成指标你就是个屁,能力不行,对员工进行精神打压,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压力大想离职都要排队开定责会,没有一年半载别想着离开。

又贬低你,又不放你走。

如果你觉得这就是全部,那就太天真了。

给员工“画饼”,美化压榨,才是大部分企业老板的惯用PUA手段。

正如新闻中太原这家公司,把用人单位和应聘者的双向选择,定义为“公司愿意给有能力的人提供宽广舞台”,把发工资这项天经地义的回馈,美化成“人道主义帮助”。

这种披着“人道帮助”的外衣、侵犯员工合法利益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职场PUA,给员工洗脑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在乎经济回报,甘做老板的孺子牛。

做出了成绩就是公司的,一出问题就怨员工、怨时代不好。

职场PUA的本质,就是老板把员工当自己赚钱的工具,没有给予丝毫的尊重。

老板和员工,表面上是上下级关系,但在人格上,双方是平等的。

可悲的是,在这种害人的管理模式下,没人会觉得企业有问题,就算领导提出多么不可完成的任务,员工都会努力完成来证明自身能力,只求公司认可。

没有人觉得自己被职场PUA,甚至还出现“互相卷”的现象:

有人让妻子一个人去度蜜月

有人在自己的订婚现场兼顾工作,推销产品

有人生孩子当天,还在给客户做业务

最终这些卷出来的“敬业”事迹,成为了老板们进行精神操纵的借口案例。

循环又循环,努力成为每个打工人都得背负的标签。

社会需要奋斗,鼓励奋斗,但绝不支持这种形式主义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