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太敏感是什么体验?这一点,网友们给出了各种答案:

关门声大了点,我就怀疑老公不爱我了;

给好朋友打电话,她接电话好慢,是不是生我气了?

他为什么回我“哈哈”,以前都是“哈哈哈哈哈”,我说错什么了吗?

在对方不理自己的半小时里,脑子里已经把自己的1000+条问题列出来了……。

敏感的人患得患失,多思多虑,习惯性地喜欢对过去听过的一句话、经历的一件事“反刍”,假想连篇。这类人,尤其是女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处于一个弱势位置。因为共情能力太强、习惯性为他人着想、过于小心翼翼,所以他们容易吃亏、活得也会比较累。

这一点在当妈后会更加明显,因为会把敏感这个词引发的一系列行为习惯效应无形中套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也会受家长影响变成一个敏感的人。

敏感虽然不是一个“坏名词”,然而敏感会给人生的感触觉套上一层“劳累”的枷锁。作为一个敏感的妈妈or爸爸,我们怎么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不敏”的孩子呢?这3件事少做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为什么会敏感?

敏感的人在生活中会比较难相处,因为他们总喜欢把别人无意间的话过分解读和在意、把他人随意开的玩笑当真,对并不危险的环境表现得过分警觉。

敏感的孩子,从小就会有一些“黏人”的表现

他们会特别容易哭闹、即便过了分离焦虑期还表现得特别黏人、胆子比较小、比较“玻璃心”。对于一些事情的细节特别在意,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一个无意的举动就默默啜泣、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容易玻璃心,友谊关系不稳定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因遗传

敏感是能遗传的,如果父母中一方或双方属于比较敏感的性格,那么孩子的敏感几率会更高。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上会比其他同龄小朋友更加敏感。情绪波动比较大,随着年龄增大,他们的焦虑和情绪会表现得更明显。

家庭因素

孩子的性格多是家庭养成,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这种影响是无形中形成的,比如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对于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其他亲戚外人之间打交道的方式等,都是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养出一个“不敏”的孩子?这3件事少做就行了

作为一名敏感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长成自己这个样子。因为这种性格的人在意的太多,所以会活得比较心累。虽然这不是一种性格缺陷 ,但是为了让孩子“活得更洒脱、更开心”,家长们下面3件事尽量少做。

第一件事:避免冷暴力

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父母要尽量避免用“心理惩治”法。何为“心理惩治”?就是利用孩子的安全感界限、自尊心来对实施教育管制。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孩子犯了错、有了情绪,家长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让孩子消化。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习惯性地去根据行为、语言猜测父母的思想、讨好父母、在意他人的感受、忽略自己的感受、成为一个爱胡思乱想、过于焦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件事:避免攀比、给孩子制造压力

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夸“别人家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肯定是他们性格发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总是夸别人、贬低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会让孩子陷入一种“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心态,他们也会从你的语言行为中觉得“父母不爱我、不喜欢我”。

建立对孩子的正确认知,你家孩子其实也很不错,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

第三件事:不过分批评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是一个特别看重“别人评价”的人呢?这是因为从小家长总是喜欢批评孩子、贬低孩子,哪怕是一件小事都要批评指责,导致孩子在你这里无法获得认同感和被爱感。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会逐渐把这种求认可的心态放在了其他人身上。比如老师、同学、朋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ip:家有敏感娃,家长要学会“因利是导”

孩子的性格这件事与基因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孩子天生性格比较敏感,他们的感知能力会比同龄孩子强一点。发现了孩子这个特点,家长就需要开始学会“因利势导”,从孩子的性格特点中发挥优势、避开劣势。

接纳并尊重孩子的性格

对于天性敏感脆弱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容易想得多。这就是家长要多关注并接纳他们的情绪,多和他们沟通、给予共情理解:

刚刚妈妈去照顾弟弟了,然后没有听到你叫妈妈对不对?所以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妈妈能理解。妈妈没有偏心弟弟,也没有喜欢弟弟不喜欢你,是因为弟弟太笨了,还不能和你一样聪明。他不会自己拉臭臭,每次都要妈妈帮他擦臭臭,下次你帮妈妈一起教弟弟拉臭臭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玻璃心”,多是因为童年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和关心、没有被爱才会想尽办法博得他人的认同感。相反那些不在意别人爱不爱我、喜不喜欢我、关不关心我的人,大多是在幸福家庭里的关注和爱长大的。

作为父母,从小一定要多陪伴孩子、放下手机,多抱抱他们、陪他们玩一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多跟孩子表达爱意。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内心充满爱和安全感的人,自然就不会对外面的人或事太敏感。

敏感的孩子有着较强的思考能力和共情能力,更富有耐心,家长只要懂得利用好孩子的优点,那么敏感的孩子就是一个再优秀不过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专注于育儿知识以及经验分享。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