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成为了近几年来困扰全球的头号难题,这次来势汹汹的病毒袭击,在很多国家,这次疫情死亡的人口甚至超过了“二战”。在如此大规模的疫情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出现了深度下滑,供应吃紧、粮食短缺、能源短缺,发展失衡加剧。在一些医疗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难题和考验则更为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个这样的疑问,现代医学已经如此发达了,对付新冠这样狡猾的病毒尚且有捉襟见肘的感觉,那要是在古代,不管是医学知识还是医疗设施都比现在落后得多,那么如果新冠发生在古代,人类会不会就此灭亡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史书上记载,我国和疫病的斗争由来已久,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周礼》和《吕氏春秋》上都提到,瘟疫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节气的不正常,而不是只有某一个特定的季节才会发生。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早在那时人们对于瘟疫的认识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了。除了史书上有记载之外,很多古代的医学典籍上面也记录了瘟疫的治疗方法。作为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标注了瘟疫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而且发病多与气候不正常相关等。这书虽然名义上为黄帝所著,但专家经研究后认为该书应该是成书于西汉,而且是集合了多人的智慧而成,也是对之前的医学知识的记录和传承。可见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了解到瘟疫与其他病症的不同。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非常大规模的瘟疫,直接造成了朝代的更迭。一次都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灾和人祸似乎就没有断过,加上政局不稳,外戚和宦官轮番把持朝政,战乱不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造成黄巾起义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瘟疫。在短短的30年间,史书上记载过的全国性的大瘟疫就有12次之多。曹植在文章《说疫气》中写过当时民间凄惨的景象。有“医圣”之称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也记录说,自己家族两百多口人,因为瘟疫死去了将近2/3,洛阳城中的一大半人都死于瘟疫。这次瘟疫让当时东汉的人口减少了3/4,疫情最严重的中原地区更是有十不存一的情况。瘟疫除了在民间肆虐之外,官宦之中也有不少人被夺去了生命,比如三国时的东吴名将吕蒙。

另一次规模较大的瘟疫则发生在明末,根据史料记载,这次大规模的疫病属于鼠疫。崇祯皇帝继位6年后爆发的这场瘟疫,到崇祯十七年时,华北、山西、陕西等地都已经完全笼罩在阴影下。史学家认为正是因为这次瘟疫让大明的人口遭受重创,直接导致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爆发,而朝廷的军队则根本无力镇压。

这2次还只是影响比较深远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瘟疫林林总总将近百次,但最后依旧是被一一化解了。

那么古人是如何来应对疫病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我们现在一样,冲在最前面的依旧是白衣天使,不管是古时还是如今,医者都是奋战在一线。像东汉时期,张仲景的医书中就记录了很多种针对不同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少方子不但沿用至今,甚至还流传海外,日本等亚洲国家在对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在治疗时,现在还使用张仲景的原方。华佗虽然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更擅长外科,但也有很多他治疗传染病的记录。民间流传的用新鲜的青蒿能治疗疫病的说法也是来源于华佗。此外,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叶天士等人都为疫病的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医生的努力之外,国家有没有针对瘟疫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呢?

上文提到过,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瘟疫的传染性,所以为了杜绝传染,古人就采取了“隔离治疗”的方法。根据史书上记载,西汉平帝时期下诏,让腾出空的宅邸来安置染疫病人。而且当时朝廷还设有“病迁坊”,就是专门用来隔离麻风病人的。到了唐朝时,朝廷设有“病人坊”,也是用来隔离麻风病人的,里面还有僧侣为病人医治。

除了隔离之外,从先秦时期开始,遇到大的瘟疫,官府还会安排专人处理病人的尸体,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染。可见,那时古人对于瘟疫可怕的传染性已经了解得很充分了。

在古代,交通不便,人口流动性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毒跨地区传播的可能,再加上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这就为控制瘟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隔离之外,古人的第二个有效方法就是注意卫生。古人的休沐制度等,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不管是不注意饮食卫生还是不注意个人卫生,都有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染。古人也已经知道不洁净的食物以及老鼠都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很早时人们就知道不要吃生冷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提到要注意饮用水的情节,要煮开水喝。

我们现在很多的风俗实际上都同预防瘟疫有关,比如端午节喝雄黄酒,广东人喜欢中药煲汤等,这些都是老祖宗总结的,应对瘟疫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假如新冠疫情是发生在古代的话,也会被控制和得到医治的,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与瘟疫之间的斗争一直都是存在的,每次获胜的都是我们。新冠病毒虽然很狡猾,但我们的医疗手段也比古代时先进了很多,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战胜疫情,就像我们几千年来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