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家有小孩,经常有家长称:

跟孩子讲什么都听不进去,经常玩手机、发呆,对学习不上心,生活也很懒散,不知道拿他怎么办。

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偏差,的确很令父母着急。毕竟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对孩子寄予了很大期望的。即使不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也至少该有少年该有的朝气和上进心。

孩子的这些让父母着急上火、心力憔悴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心理营养的匮乏。

正如我们身体的健康运行需要营养物质一样,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是需要心理营养的。

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会十分关注孩子成长所需的物质营养,对这方面的认知也比较清晰,孩子在每个阶段要注重哪些营养的摄入,父母都非常清晰,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比较高。

但是,父母却很少关注到孩子成长所需的心理营养,一些父母甚至都没有听过“心理营养”这个词。

“心理营养” 是由萨提亚导师、亲子教育专家林文采提出来的。在《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一书中写道:

如同种子一样,生命原本就在其中,但是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和水,藏在其中的生命无法展开。人类也一样,我们的生命有无穷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生理营养,身体就不会健康;没有心理营养,心理的巨大能力也就无法实现。

父母在孩子出现某些问题之后,总是会急于找到办法去纠正孩子这些问题。但是纠正了这一个,过段时间孩子又会出现新的问题,父母一直奔走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疲惫不堪。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单方面地去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应该给孩子补足心理营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在充足的心理营养滋润下,孩子的生命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反之,如果孩子从小没能从父母那获得充足的心理营养,这种“营养不良”就会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以各种问题的形式呈现。

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偏差行为,就是因为心理营养不良,导致他们内心的力量发展不够。他们内心也想向父母期望的一样优秀、达成父母的目标,但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去支撑自己完成。

就像你让一个吃不饱饭面黄肌瘦的人去扛两百斤的东西,他根本扛不动。并非他不想扛,而是他真的扛不动。

父母要求孩子写作业快一点,做事专注一点,孩子难道不想写快点做好点吗?他们难道不想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吗?

但是孩子可能缺乏足够强大的心理力量去支撑他做好这些事情,他可能刚开始做某件事就觉得累的,或是自己先认定了做不到,因为他的“营养”不够。

心理营养不良的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即使长大成人也依然会受到影响。

比如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就妥协;感到孤独,觉得没有人懂自己;总是羡慕别人的优秀,无法接纳自己相信自己……

很多家长本身就是心理营养匮乏的人,需要先给自己补足营养,才能去支持孩子。

03

心理营养对孩子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带给孩子安全感、价值感和生命力,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父母应该注意从哪些方面去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心理营养呢?

大家可以参考以下5个方面:

第一,无条件的接纳

有条件的接纳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了孩子探索的心,禁锢了他们面对未来和未知的勇气。

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时,当孩子做错事时,当孩子失败时,如果父母能够清晰地让孩子知道“我接纳你,我依然爱你”,那将会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营养,这是所有孩子都苛求的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第二,“重要他人”

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对他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重要他人”。

孩子希望从这个人身上得到无条件的接纳,成为这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最本能的选择就是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不行,孩子会不断寻找这样的人,长辈、老师,大一点会找男女朋友……

父母及早让孩子知道他在你生命中最重要,才可以避免孩子一直在寻找“重要他人”、无法全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第三,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最基础的情感之一,父母和谐的夫妻关系和稳定的情绪最能带给孩子安全感。暴躁易怒和情绪波动大的父母,会让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辅导作业时被骂的孩子,往往比平时要更笨一些。

第四,肯定、赞美、认同

来自父母欣赏和赞美的语言,就像阳光和水一样,能够焕发孩子的生机。

他们会因为父母的肯定和赞美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有信心去面对各种问题和难题。

所以,父母一定要多肯定和欣赏孩子,这会带给他们力量。

第五,模范

孩子会把爸爸或妈妈当作自己的第一个模范来学习,要想让孩子心理充满正向的能量,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多向孩子示范积极正向的人生态度:你面对问题是什么态度?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能够越早提供,对孩子越好。如果没有从一开始提供,那此刻就是最早的,迟来总比不来好。

©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 来源网络 , 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京学家庭教育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