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一个在二线城市入职仅两年的亲戚,东挪西凑拿了首付贷款买了一套不足90平的房子。

每月不到7000块的固定工资要拿出几乎一半还房贷,而这样的状态他要维持20年,也正是他年轻力壮可以打拼的整个年华。

或许有人会说,年轻人以后还有很多变化、工资也会增长,可能到时候贷款就不是问题了。

但总体来说这依然是小概率事件,而大多数的年轻人其实很难跳出这个圈子,也很难摆脱那套房子的枷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可能会问,年轻人为什么要这么早就自不量力地买房子,背上那么重的经济负担?

这也是我的一个疑问,但更像是明知故问,传统理念的局限也罢,提前的人生消费也罢,其实都反映出人们对于“安稳”生活的渴望和忧虑,毕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可能随时会被赶出去的。

而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哪一种情况,都无法阻碍这样一种现实,庞大的青年群体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开始,就迅速套上了债务的枷锁,依然成为数十年创造银行本息的“打工仔”。

如此一来就不得不考虑一个社会问题,比如经济基础如何决定思维和态度的上层建筑。这不仅是社会规律,还是基本的自然规律,就如同动物因为掠食范围而保卫自己的领地一样,也如同蜗牛一生背着重重的壳,很少会考虑百米之外的事情。

现在多数年轻人早早就背上20到30年的住房贷款,几乎整个工作生涯都在为一处栖身之所而奔忙,为按时还上高利率分期贷款而焦虑不安,他们还有多少精力多少空间能真正去追求理想实现梦想。

很多人即使看上去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其实他们依然只是银行的一个“打工仔”,不同的职业只是犹如披着不同颜色的外衣,数十年光景创造的价值利润,可能也只是还清银行贷款的边角料而已。

这,是一个看似普通却亟待正视的事情。

02、火热的土拍之后,杭州楼市会提振市场吗?

杭州这次火热的土拍,23宗封顶地块分布比较散,但绝大多数所在的板块都是热门板块。

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市中心当红板块,奥体和钱江新城二期。

正值亚运之年,杭州奥体板块的热度无人能比。关键是46000元/㎡的限价,与板块内二手房形成明显的倒挂差,未来新房根本不愁卖。

钱江新城二期是高开高走的板块,出生就定位高级。虽然目前钱二的摇号中签率并不算低,但只要有高级的资源和好的地段,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对很多开发商来说,即便卖的慢点,但在城市封面板块拥有自己的作品,也是一大招牌。

这样的利好还辐射到了与钱二一路之隔的艮北地块,牛田地块同样以12%的溢价率封顶。

第二类,热门近郊板块。

三墩、勾庄、良渚、运河新城是杭州西北近郊的最热门板块之一。 这些板块的特点是,与主城区无缝衔接,交通便利,因此也是杭州人口增长最多的区域之一。

这使得这边的楼盘大多都是红盘,特别是三墩、勾庄和良渚,目前已经断供多年或接近断供的状态,未来的新房基本不愁卖。

似乎也是处于供应量的考虑,勾庄的4宗地块在一次性报价阶段都没有顶格报。

宁围、未来总部社区、闲林也都是近郊热门板块,距离两大“宇宙中心”非常近,有极大的外溢红利。 而未来总部社区、勾庄的北部新城等,也都有超强的远期规划。

第三类,副城核心区域。

金沙湖是下沙核心区,南部新城是萧山老城区的延伸,东湖新城是临平未来北部中心。这些板块的特点比较清晰,虽然距离市中心不近,但有地铁连接主城。

而且本身的配套资源是极其完善的,都是可以自成一体板块。

当然了,这些板块的居住属性很强,即使没有红盘,也算得上是热门的板块。

无论是地块数量还是土地出让金,杭州近些年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甚至有着风向标的地位。

如果今年的土拍,真的特别惨的话,楼市又出台了N条救市政策之后,也就是把所有的限购、限售都取消了。

限价也取消了以后,楼市还没起来的话,那么有可能就破罐子破摔了。

现在大部分人都坚信一定能把房价救起来,房价一定能再次大涨,但如果万一没救起来呢?地还是卖不出去呢?那该怎么办?

当然了,主要是地卖不出去,地方上收入锐减,连城市的基本上运转钱都不够了,出了那么多政策,大家就是不把存款拿出来买房,那到时候该怎么样?

房地产税从来没有说过不收了,试点也没有说过不搞了,后手都在那留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杭州楼市的本次土拍会提振市场吗?

就结果而言,即便是杭州,在当下的市场仍然很难走出“独立行情”。不过,在小龙虾看来,想要刺激楼市,任重而道远。

毕竟,场上还有那么多底价成交的地块,远郊的官网情绪仍然浓厚。而且除了大环境的影响,杭州的亚运会对开发商来说也是谨慎拿地的阻力。

毕竟,一直网传亚运会期间杭州的工地是要停工三个月甚至很长时间。在本就缺钱的情况下,每耽误一点工期,对开发商来说都是致命的。

土拍是楼市的风向标,今天的拿地情况也为购房者提供了一定的选择参考。

杭州楼市景气度目前处于合理区间,市场表现相对很多城市要强一些。另外,杭州市区还存在很多红盘,限价之后有价差,在这种板块拿地,仍然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

但杭州楼市的问题在于,过去几年持续偏热,存在体力透支;另外潜在供货量比较大,郊区风险有点大。

比如,那些在市场不好时,就被开发商轻易“抛弃”的板块,在抵御风险或保值升值的能力上,相对都是比较弱的。

而随着亚运会的临近,杭州大面的城建已经接近尾声。到现在仍然没有起色的板块,在短期内恐怕很难再有较大的突破。

同样,那些供应量大但城市人口和产业跟不上、缺少城市配套的板块,也应该多加留心。

切记,房价普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不能再闭眼买了。

03、全款买房和贷款买房,在极端环境下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2021年四大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出来了:

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减少了0.4万人;

上海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了1.07万人;

深圳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了4.78万人;

广州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了7.03万人。

国内人口没有了继续增加以后,各大城市的发展速度,都会明显的慢下来了。

以前大家都习惯了人口的红利,每年新增人口都是几十万的往上增加,但是以后,这种事情会越来越难了。

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除了武汉是因为口罩原因以外,人口增加了100多万,其他的城市20万左右就已经是上限了。

以前人口一年能增加40多万的二线城市,现在也只有20多万的增量了,而且以后还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慢。

现在房地产不景气和人口跟不上了,也有直接的关系。毕竟人都变少了,还要那么多房子干什么。

事实上,房价的尽头是居民贷款的极限,贷款的极限是贷款时长期内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收入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现在来看,经济是有长期发展障碍的。比如,某个城市的平均月薪是一万,所以一个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假如有两个劳动力,月薪加起来就是两万,所以这个家庭贷款的极限,差不多是四百八十万。

保守估计,这座城市的房价极限就是四万八,因为还有首付,所以超过四万八就有极大的风险,四万八以内如果有足够的交易量都有投资的机会。

很多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都幻想着在这个城市买几套房子,然后就可以轻轻松松的,什么都不干,永远都能当个房东、当个小地主。

实际上,如果真这么容易的话,那么社会还怎么发展,各个阶层还怎么流动起来。

如果说只要买几套房,就能轻松的永远成为大城市人,成为中产精英层,那么也太小看这个游戏了。

现实是很残酷的,中产不下滑,底下的人怎么往上爬。

市场方面来看,本来这些炒房客想着去年10月份开始楼市放松调控,他们顺势去楼市里面建仓,然后等到今年小阳春来一波热度刚好把韭菜再割一波,结果哪知道今年的小阳春因为口罩问题没了,而且看后面的局势也不太乐观。

现在这些炒房客已经急眼了,各种编造假消息出来给购房者制造心里压力,希望购房者赶紧去买他们的高价房接盘。

现在楼市调控是按照因城施策来的,如果真的想要放开楼市的话,大大方方的放开就行了,郑州放那么开也没有被叫停,要真放开自然就放开了,网上传的越凶说明这边的楼市越惨,越需要接盘侠去接盘。

如果房价真的大跌的话,那么惨的那批人,就是2017年房价大涨以后高杠杆买房的人。

因为对于那些买房早的人来说,像是2015年之前买房的人来说,他们的房贷压力并不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5年的时候,成都房价一平才7000左右,一套100平的房子是70万,首付21万,贷款49万,分三十年还完一年房贷不到3万元,一个月就是2500元。

按照现在成都房价1万7,一套100平的房子就是170万,首付51万,贷款119万,分三十年还完,一年房贷就是8万左右,一个月就是接近7000元。

对于2015年之前买房的人来说,2000多的房贷怎么样都还了,但是对于2017年之后买房的人来说,一个月接近7000的房贷,一旦失业再想要还上就不容易了。

如果是全款买房的到还无所谓,失业了大不了吃喝上降低一些标准,但是你如果背着房贷,你每个月房贷是不变的,你必须要按时还房贷,这个压力就很大了。

要知道,全款买房和贷款买房,在极端环境下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04、总结

大家理性的想一想,国内房地产发展到了峰值,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摆的事情了。

房地产高利润的时代结束了,以后房地产行业就会和制造业一样,是一个薄利的行业了。

整个房地产行业都需要转型,转型以后的房企数量,会从现在接近10万家,倒闭的只剩下9万家。

这,是一个无法逆转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倒闭一些房企就需要救,那么未来还有9万家倒闭的房企,怎么办?救不救?

就算把吃奶的劲都用出来,把这些房企又救了一波,泡沫变的更大了,但是再过两年怎么样,房地产行业还是要倒闭一片,而等到那个时候这些房企欠的钱更多了,倒闭起来对经济的影响自然就会更大了。

看着一个行业从1万家变成10万家,这个增长的过程肯定是开心的,但是当这个行业从10万家,倒闭到了只有1万家,这个过程肯定很痛苦,很多人都会失业。

这是经济规律,只能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让那些房企自生自灭,看结局哪些企业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