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阿波罗号登顶月球,全世界轰动哗然,这一载入史册的壮举,打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满神秘的月球

人类究竟为何探索外太空?实际上这是为了人类文明后续的发展。

可近年来关于阿波罗号的诸多传闻层出不穷,诸如对登月影像资料的质疑,再到冷战中与前苏联太空竞赛的阴谋,让这一壮举的真实性受到了不少质疑。航天员是如何从没有火箭的月球返航的?人类未来的航天事业又当如何发展?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月球上没有火箭和发射塔,那么所谓的登月真的是一场骗局吗?美国人又是如何从月球返回的?

真的是一场骗局吗?

质疑声起

这一质疑的起源,首先来自曾为阿波罗计划工作过的比尔凯恩教授写的一本《我们从未登上月球》。

他在书中提到,当时的美国并没有登月的能力,因而虚设了这一登月计划。

后来,墨西哥的《永久周刊》科技版在2000年时刊登了俄罗斯研究人员发表的文章《本世纪最大的伪造》,文中,俄罗斯研究人员对美国登月的许多细节提出质疑。

这些论调的出现,掀起了二十世纪至今,美国没有登月的质疑浪潮,数以万计的美国人认为,不单单是阿波罗号,美国六次登月都是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宇航员登月

阴谋论者们认为,登月的照片以及后来的纪录片都是在摄影棚中伪造的。

例如,美国在阿波罗号之前,经历了数次失败,并且有航天人员在实验中丧生,但在失败后仅仅两年时间内就研究制造出了阿波罗号并成功登月,速度太快,并不能令人信服。

在登月的照片中,背景漆黑一片,看不到星星;再比如月球上并没有风,可照片中美国国旗却有随风飘荡的波纹。

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壮举都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并且,美国政府并未对这些质疑进行正面回应,似乎是默认了外界的质疑,这也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

从月球上看地球

打破疑云

虽然质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可仔细思考一下,这些质疑的论断是经不起推敲的。

例如美国在登月前经历的失败,三名丧生的航天人员是死于器材失火,并不能证明美国在登月研究上出现了什么纰漏。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苏联首先发射了卫星,给了美国不小的压力,美国定会以举国之力对载人航天项目进行研究,并以此在军备竞赛中取得优势。

美国与苏联

至于没有星星的问题,照片拍摄于月球的白天,月球白天时地面反光极强,以当时的胶片技术,拍不到星星也是正常的。

当时,宇航员带上月球的国旗是特殊材质,将旗杆插入月球地面后,旗帜展开便会随着旗杆的震动而飘荡,给人以风吹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角度下的美国宇航员

真正打破这一质疑的,是我国嫦娥五号登月后带回来的月壤。

科学家们将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与当年阿波罗号带回来的月壤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成分并未有什么差别。

如今的科学技术,让人类走向太空并非是难事。

我国嫦娥五号的登月带回来的月壤可信度也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一强有力的证据面前,关于阿波罗号的谣言不攻自破。

嫦娥五号探测器

重返地球

谣言止于智者,抛开那些荒谬的言论,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美国是如何突破艰难,从没有火箭和发射器的月球返回地球的?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阿波罗号飞船正式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做了不少努力。

如1961年—1965年实施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年—1968年实施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年—1967年实施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1961年—1966年实施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

这些计划让美国掌握了环绕月球、月面着陆、月面起飞等技术,这些前提准备为阿波罗号登月及返航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美国“徘徊者”号探测器

我们先来看看阿波罗号的构成,它由三个大部分组成: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总重45吨。

指挥舱是飞船的主体,是宇航员们主要的活动区域;服务舱紧接指挥舱的下方,是主火箭、电源装置和物资的所在地,也是飞船的机房所在;登月舱是登月的专用设备,分下降段和上升段,皆配备有发动机。

阿波罗11号的结构

再说一下阿波罗号的登月方案,当时采用的方案是“月球轨道交汇”。

就是将载有三名航天员的飞船发射到月球轨道上,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表面进行探索,一名宇航员留在指挥舱里绕月球轨道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航员正在执行出舱任务

起飞时,登月舱装在服务舱下面铝壳内,在进入奔月轨道以后,从壳中出来被对接在整个飞船的最前面,它能够把两名宇航员送到月球表面。

上升段里有生命保障系统、通信设备和电源设备。

而让宇航员能重返地球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月球的引力,月球的引力远远小于地球,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虽然整个登月飞船的重量高达45吨,但宇航员所乘坐的登月舱重量为14.5吨。

月球表面的登月舱

宇航员完成登月探索后,会将登月舱的下降段和一些探月用的器材留在月球表面,仅有上升段会回到飞船主体。

上升段的重量不过数吨重,再加上月球极小的引力,通过上升段里的发动机助推,让宇航员离开月球表面是轻而易举的。

另一关键因素是宇宙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大气层,自然也就不存在空气阻力。

大气层的模拟动画

登月舱上升段回归到飞船主体后,两名宇航员会进入到飞船指挥舱,将登月舱抛弃,没有了空气阻力,再加上飞船重量减轻,在火箭燃料的助推下,飞船可以轻松的脱离月球轨道,返回地球。

另外,在进入大气层以前,服务舱会与指挥舱脱离,只剩指挥舱,使得宇航员可以成功降落在太平洋海面。

阿波罗11号的指挥舱

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

五十年前,阿波罗号成功登顶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并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足迹,正如那句话所说:“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伟大一步。”

虽然这一计划遭受了许多质疑,阴谋论者们也将它归咎为美国自导自演的骗局,但我们应该擦亮眼睛,明辨是非。

我们要知道,它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到达的其他天体,是人类进军未知领域的里程碑,是人类关于航天梦的大飞跃。

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在人类向太空继续渗透,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月球还将成为“桥头堡”。

登月的成功,也为人类开展新的研究领域、探索月球的前世今生创造了坚实的条件。

自20世纪60年代,中国提出开展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的航天人就在夜以继日地努力着,并在2003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为了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开启了中国探索太空的新征程。

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

未来人类在航天的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宇宙之大,除了地球,还有何处可以成为我们的容身之处?是否还有其他的外星文明存在?这都是人类航天历史上要不断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