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听过太多从四面八方冒出来的声音,类似“兰州不配有地铁”、“人口那么少还痴心妄想修地铁”的种种,不但不少人等着看笑话,外界媒体从地铁开工起就给予的质疑,简直数不胜数。

兰州,实在太难了。

对于建地铁这件事儿,兰州的情况实在特殊。不像东部沿海发达城市那么顺理成章,刚有地铁规划消息传出,便引无数民众折腰。可换做兰州,褒贬不一的人群里,看好者寥寥无几,刨去持观望状态的吃瓜群众,剩下多半都是消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1号线陈官营站 来源:兰州方程式

但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兰州就早早把地铁搬上了城市规划。财政收入也好、GDP情况也罢,有这么多门槛设限的情况下,不顾一切的兰州,对“地铁”好似抱有执念般,顶着嘲讽和压力也要迎难而上。

这一切,与兰州市本身的发展有关。

因为兰州实在太落后了。在外地一提起兰州,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穷”。甚至你讲起它还有一层“省会城市”的身份,对方下巴都要惊掉下来。

但有句话说的好:格局!很重要。如果兰州不在逆境中主动寻找出路,就单凭这自身条件,城市发展始终上不了快车道。

而参考中国所有大城市的模型,地铁一定是标配。在城市竞争日益严重的今天,地铁的重要性在提升,只有当城市里的人在城市各区域之间流动起来,经济才能开始循环运转。

更别说,兰州在没有地铁以前的交通状态,实在太拉垮了。

受河谷型地势影响,兰州从地图上看,是一条典型的带状城市。东西狭长、南北不阔,加上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黄河横穿、铁路乱布,于是就造成了市民出行的困境。

具体来说,在没有地铁以前,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为公交车。这种线路固定的交通工具,只有相辅相成的打法,才能让一个城市立起一张坚固健康的交通网。

可到了兰州,一切又变了样。主要的公交线路被分布在了市中心区域,至于外围,尤其是东岗一带,则完全是靠单条线路孤军奋战。有过亲身体验的人都知道,一到人流量大的站点,城区中心拥堵的乱象就日日上演。高峰时路面上的公交排成长龙,方向不同但却往往出现不合理的路线重叠,这些不利因素综合在本就不宽敞的城市道路上,就显得更为热闹。

数据表明,有了地铁之后,这样的压力减缓在方方面面。轨道交通地面车辆日均自由流速提高了8.6%,道路拥堵指数日均降低了10%,客流量17万次的成绩,丝毫不影响东西端点单程运行的快捷,只需45分钟,属于C位的西站、西关两大站点,从此盘踞着更高效的到达方式。以利民初衷而诞生的它,拉动着金钱、时间和心与心的距离。

于是,更多城市机遇蜂拥而至。有了万达茂、奥体乃至整个三滩被串联的教科书式先例,兰州的地铁沿线,将出现不同级别的大型综合体项目。更多的地产项目也挤破了头,各自在刚开通与仍在规划的地铁线周边抢占先机。

奥体中心 拍摄:兰州方程式

仅开通1条便如此变动大,那么未来规划内的其余4条地铁一旦建成,届时将会形成新的城市格局。

如此看来,地铁这步棋走出的成绩,并没有让兰州人失望。但不乏总有挑剔的声音:1号线到陈官营便戛然而止,西固区的人难道是后妈养的吗?修了多少年,城市道路就妥协了多少年,到处被圈围起来的拥挤不便,这些难道都忘了吗?

穿越黄河的地铁隧道,难题谁人能解?西北罕见的红砂岩层,稍有不慎便极易崩塌瓦解,经验空白谁能补缺?人们总是因为大城市的“高大上”而给予无限包容,只要落后者作出一点儿上进的努力动作,便是数不尽的苛刻。可结果表明,兰州毫不逊色。

这背后,是要攻破世界难题的日夜兼程。谁说兰州不配有地铁?还是那句话,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过程,植物开花结果是,溪流汇集成海是,从贫穷起步的成长也是。

兰州这座城市,在爱他的人眼里,就像一个孩子,先从班里的倒数第一卯足劲儿往上爬,先是干掉了倒数前十,然后占座后排,接着顺势而上,发展到如今位列中等。

纵观5年来的变化,兰州真是一岁一个样儿。2021全国百强城市上榜53名,妥妥的一支潜力股。

明显分担了原先糟糕的交通压力,引来多方巨鳄投资买单,5条线路串联起的扩张版图……一条来之不易的地下游龙,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有人评论:兰州的每一次大动作,都处处透露着牵强。但我说,不因差劲就自甘堕落,超然物外决心攀登的志气兰州,未来,一定可期!

来源:兰州方程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