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聊过,现在的购房信心实际上并不足。

相关链接:要承认,现在大家的购房信心还不够

这篇稿件发了之后,挺多朋友私下和我们聊这个话题的严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并不意味不建议大家不能买房。

相反,在盘叔看来,任何时期,自住属性的买房,都是必须和值得鼓励的。

我们更想强调的,是特殊行情下的清晰认知。

01

先聊下大背景的一些延伸想法。

最近很多媒体聊到广州楼市和全国楼市,实际上都会强调两个过去的节点。

2015年、2020年。

这两个年份,和当下的楼市,相似之处在于,放松节奏和救市力度都很像。

房贷利率在下降,不少城市开启了放松,中介朋友圈只会告诉你楼市正在全面走向利好,再不出手就迟了。

而彼时两个节点后的楼市变化,也确实很旺,再一次验证了政策驱动的市场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2022年的楼市,将会复制这样一番局面。

有没有可能?确实有可能。

但区别在于,现在的大环境不同了。

其一,整个市场环境并不一样了。

其二,楼市的购买力有所衰退。

疫情打压实体经济、房企频频爆雷双重影响下,自住买家不敢轻易加杠杆,投资客不敢轻易入场。

要建立一个长期且稳定的预期环境,是需要时间,也需要实实在在的改变的。

这两者叠加,再加上过往习惯性的操作,背后的风险性,真的没有吗?

所以,一句不负责的判断是,2022年的楼市,不会是2015/2020年的翻版。

即便结构性行情会带动楼市数据很漂亮,再造一波楼市繁华,但风险仍在。

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房产虽然还是不少人资产配置/资产保值的首选,但已经不再是那个最容易获取暴利的时代了。

至少,闭眼买和奢望一夜暴富的,劝你早点洗洗睡。

02

但这并不意味对楼市没有信心。

让市场回归健康,让行业稳健发展,从而让更多人有房可住。

依然是楼市的关键词。

但核心点在于,在这时期,买对房,其实更重要了。

所以,如果你现在想买房,我只给你「两个字」的建议,这两个字是什么 ?

简而概之:聚焦

为什么是聚焦?

前两天,我们看了一个保利所发布的《保利2021-2022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

一般来说,楼市白皮书都是由研究机构发布,少有房企会做这一类的研究报告,但如此一来,由于更接近市场一线,所以也就有另一维度的参考价值。

关于这一份报告的解读,可以推荐大家看房产大号「包邮区」的文章,在此不一一复制。

主要聊的是,这里面所提及到的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关键在于聚焦。

这里面,概况了这么几点:

1、聚焦城市的结构分化:各能级城市、同能级城市超级分化

2、聚焦区域的有效市场:有效需求边界在退缩

3、聚焦需求的产品匹配:精细研判住房消费差异

在仔细翻阅后,盘叔觉得,这个关键词以及相应的应对之策,放在当下的购房者身上,依然有着足够的参考性。

03

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要做的事很简单:

敬畏当下的调控政策,房住不炒,以自住心态去入市淘房,才是正道。

而一旦接下来的楼市有所放松,也切记不要上头,盲目入市。

最后,在过滤完信息源之后,从自身需求出发做选择。

那么,如何聚焦?

其一,聚焦在一二线城市。

城市潜能的差异,推动市场向超级分化演变,由于人口潜能的差异,房地产市场分化亦呈现加剧态势。

说白了,人口依然是一座城市潜能的重要维度。

人口高增量的城市,基本面更扎实,而人口低增量城市,在没有足够的产业和人口支撑的情况下,房价并没有太多的价值支撑。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依然觉得广州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

买入广州,并没有任何问题。

其二,尽可能的情况下,聚焦在核心区域。

房地产行业调控框架趋于稳定,长效机制逐步勾勒清晰,市场和需求逻辑日益成熟。

市场调整下需求回流高价值区,有效市场边界内的板块需求平稳,而边界外的板块需求退潮,导致过往饱受红利的“外溢板块”,如今反转为需求被倒抽的“被虹吸板块”。

中长期看,需求逻辑向居住属性回归,有效市场边界以就业活力区为中心,以一定通勤距离为半径分圈层外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两年广州楼市一个显著的变化是:

无论是买卖双方选择情况,还是更为敏感的房企拿地情况,都可以看到,回归主城、回归核心地段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而一些外围区域,相对来说,压力会更大一点。

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外围区域的供应量过大,很难有足够的购房者去消化。其二,外围区域的楼市水分被挤掉之后,即便是很多首套刚需客户,也在纠结是否会站岗。

如果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房子买在主城区或者靠近主城区的地方,会更加稳妥。

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看米下锅。

并非所有的外围区域都不建议,这个话题,后面盘叔会以一个外围板块,着重聊聊。

但不管这么说,即便外围区域,也要尽可能选择这里面的中心板块和重点发展板块。

其三,聚焦在长期主义上,做好取舍。

10年常住人口增量598万,“住进来”扎根需求旺盛;住宅商品化率仅39%,“住得好”的商品化改善空间大;50%的家庭户居住在20年楼龄以上房子,“住得新”换房需求大。

在我们过往的一些交流来看,会存在一种购房认知:

很多购房者会纯粹从板块的价值去选择置业项目,而没有从自身的置业需求出发,去做取舍。

实际上,这点会更为重要。

尤其是在当下选择面更广的情况下,建议购房者多去实地看看项目的内外部条件,并根据自身的置业需求,做相应的取舍。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买家,什么都要最优的,又要匹配购房需求,这两者兼顾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只不过幸运的是,现在的妥协程度,没有那么高,选择题的选项,也远比高位时期多了。

是的,不是劝大家不要买。

而要考虑的,是如何买。

对购房者来说,今年买房的主题也许是:买的对,买的稳。

至于有些不能说的和一些买房困惑,欢迎私下交流。

部分信息报告来源:

「保利2021-2022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