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我们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痕迹,但是当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又该如何呢?“数字遗产”一词由此而来,2003年,联合国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明确提出“数字遗产”这个概念,社交账号,浏览记录,照片视频,聊天记录等,人们生前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一切痕迹,都属于数字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互联网棺材”,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服务,有人担心自己去世后,游戏装备无人继承,浏览记录被看到,“互联网棺材”可以帮助人们在死后处理一切互联网数据。主要是让死者在生前对自己的互联网数据进行预处理。譬如:死后自动发布讣告,通知好友,数据删除,密码托管等等。只需要插入一个usb接口,根据弹出的窗口提示操作。而用户一旦购买注册,即同意工作人员在用户逝世后来处理这些互联网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数字遗产”这个概念早在2003年就已经明确出来,但是应该如何处理,涉及到了隐私、道德、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处理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尽管很多人都很看重自己的数字资产,但对于数字资产是很矛盾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人或者相关人员了解自己的隐私,哪怕是看到自己几年前随便发的朋友圈都觉得尴尬,更何况是别人了解到自己的隐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年网上有这么一则资讯,“小伙被车撞出3米,硬撑着把手机格式化才昏过去”, 这不就是现代版的“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也仅仅是你自己手机上的数据信息,数字遗产的处理,互联网平台、科技公司都在其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20年12月B站表示,在取得离世用户的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其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2021年6月,苹果公司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提出了数字遗产计划,用户在账户中添加遗产联系人,离世后,遗产联系人可申请访问icloud账号,并传输用户储存的数据。同年7月,腾讯也公布了一项针对“数字遗产专利”,腾讯允许用户在离世后,将遗留下来的数字遗产转移给继承人。数字遗产的处理仍是留下一大片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平台的协同合作是一个问题,账号的归属权也是一个问题。就拿我们的网游账号来说,你现在所用的账号,不过是跟游戏公司“租借”的,并不真正属于你,前几年某游戏公司起诉游戏租号平台并获赔一事中,玩家对于账号只有使用权,你倾尽心力培养的账号并不属于你。而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就是账号的价值,假如某天你玩的游戏运营不下去了,要关服了,这个账号的价值应该怎么判断?那么游戏账号属于运营商的话,一切的处理方法都合理了。

数字遗产的处理问题仍是待完善的,还需要更多的法律法规来明确,但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数字遗产一定能够得到完美的处理。

你对于“数字遗产”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是留给后人作纪念还是进行统一删除呢?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