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科学家排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关于谁能排在前面谁要排在后面的争论也没有多少意义,但给他们排名总是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科学家所做出的工作是深奥难懂的,一份排名榜是普通人记住科学家的一种很好方式,也能够让人对科学家产生一定的尊重。

在世界范围内对科学家进行排名比较常见,牛顿和爱因斯坦基本能够坐稳前两把交椅。如果继续向后排就会出现一些困难,在第三把交椅上很难给出一位确定的科学家,并且越向后排这个问题就越突出。牛顿、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稳坐前两位,是因为他们的科学贡献实在是太大了,能够把其他科学家远远甩到后面。

给国内的科学家排名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在不同的原则下给出的排名会各不相同。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杨振宁的科学贡献一骑绝尘,宇称不守恒、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杨-巴克斯特方程,仅仅这三项成就中的任何一项就能使他成为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国内其他科学家无人能够与其相媲美。只要是正常的国内科学家排名,杨振宁会稳坐第一把交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在第二位的会是谁呢?这个位置的人选非常多,国人比较熟悉的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于敏、周培源、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钮经义、邹承鲁、袁隆平等等都有可能被推到这个位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也有能力坐在这个位置。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在那样困难的年代做出成就实属不易,他们的名字深入人心,人们记住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尊敬他们有内心朴素的情感表达使然,也有落后科技条件下树立标杆的宣传影响。

如果让我排,我不会把那些老一辈的著名科学家排在第二位。不是我不尊敬他们,而是我有我自己的视角,从我的角度上看新一代的科学家们有些人取得的成就是高于老一辈科学家的。有价值的科学发现应该影响长远,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越深越光其价值就越大。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更倾向于在基础科学方面取得突破的科学家。在我看来,王贻芳、薛其坤有实力坐在国内科学家的第二把交椅上。

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中微子的质量为0,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存在静止质量。这是超出标准模型的重要发现,王贻芳已经凭此发现获得了累累大奖。发现中微子前两种振荡的科学家都已获得了诺贝尔奖,王贻芳凭此拿下诺贝尔奖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其坤领导的团队在2013年首次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杨振宁得知这一发现后甚是兴奋,评价这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霍尔效应在电子领域、半导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霍尔效应还能延伸出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发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科学家早已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近些年来薛其坤也一直被视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热门人选。

从名气上讲,现在王贻芳、薛其坤的名字或许不如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响亮,但是一百年后、几百年后他们的名字会稳稳当当地出现在各国物理教科书上。那些老一辈的著名科学家,一百年后、几百年后他们的名字可能能够出现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但是在物理、生物、数学、甚至科学史的教科书上,他们的名字会被逐步湮没。真正的科学就是如此,经过岁月筛选后的总是最有价值的。伟大的科学家亦是如此,他们的名字是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