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上海新增死亡39例:平均年龄78.7岁 均有严重多脏器慢性病

这几天,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引起外界关注。

最新的数据显示,4月23日0—24时,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0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657例。

在4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说,“近期,本市阳性感染者数量增多,重型、危重型人数有所上升,有基础性疾病的阳性感染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比较高”。

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

其一,截至4月23日24时,上海市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160例、危重型患者19例。

其二,2月26日0时至4月23日24时,上海市累计本土确诊38809例,累计死亡87例。就在4月23日当天,上海市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9例,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98岁。

在4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死亡病例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直接原因是基础疾病,新冠对他们到底造成哪些影响?”

赵丹丹回答说,本轮疫情以来,本市共有死亡病例8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81.10岁,最大101岁。

“上述病例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等),肝硬化终末期,糖尿病、尿毒症等。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基础性疾病导致。”

他说,一般来说,高龄老人免疫力低、体质弱,是新冠的易感人群。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增加救治难度。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对于防止感染者转变为重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病例中发现新冠疫苗接种率低,只有5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

这段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一直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据上海东方新闻画面显示,和孙春兰一同在上海的还有:

国务院副秘书长孟扬;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等。

上述多人曾赴湖北抗疫。其中,王贺胜于2020年2月南下湖北,出任湖北省委常委,后兼任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职务。2021年,王贺胜出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方百计降低病死率”是孙春兰在上海关注的重点之一。

4月19日至20日,孙春兰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当时,她提到,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坚持分类收治,落实双向转诊,中西医结合,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开展多学科专家联合巡诊,加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护理,千方百计降低病死率。

政知君注意到,近期,有不少“抗疫”老将奔赴上海抗疫。

据《健康时报》4月24日报道,曾经驰援武汉的“重症八仙”,已有三位专家奔赴上海进行支援。这三人分别是: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

  • 东南大学副校长、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邱海波

其中,康焰是在4月21日紧急奔赴上海的。从4月18日开始,上海市卫健委的官方通报中,开始出现了死亡病例。

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邱海波曾表示,“对于重症病例要一分为二地看,一种是单纯因为感染新冠病毒从轻症发展为重症,另一种是多种基础疾病叠加新冠,两种情况都会给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除了上述3人之外,近日,抗疫“老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也已经奔赴上海。

据《天津日报》4月22日消息,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委派,张伯礼近日赶赴上海,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上海工作组中医专家组组长,负责指导中医药诊疗和救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央视新闻报道,马晓春也是4月21日启程奔赴上海的。

报道中提到,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委派,4月21日,圆满完成支援吉林任务的马晓春刚回沈阳不久,便再次启程,带领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陈铭铭、胡紫薇紧急奔赴上海,支援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马晓春曾先后奔赴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江苏、甘肃、陕西、河南等9省份17市指导当地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 解放日报 东方新闻等

校对 | 项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

上海:疫情处于高位波动状态 建筑工地、企业聚集疫情抬头

感染者数量近日回升是什么原因?目前疫情形势是否可控?上海回应

4月24日10:00举行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嘉定区副区长李峰介绍上海疫情最新情况。

有媒体提问,这两天感染者数量有所回升,大家有点担心,能否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疫情形势是否可控?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回答,大家都非常关心每天感染者的数量。从近阶段的疫情数据情况来看,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还是比较多,处于高位波动状态,主要是在部分建设工地、企业等聚集性疫情有所抬头。因此,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上海疫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

从近期疫情数据的分析来看,新报告的阳性感染者,在闭环隔离管控外发现的比例逐渐降低,总体是在封控区、管控区、集中隔离点内发现。从绝对数量看,昨天的新发感染者数量较前一天下降了1733例。

针对建设工地、企业等聚集性情况,市、区两级防控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四方责任”,加强健康监测和人员筛查,做好有关区域内的环境消毒,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我们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深入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进一步巩固扩大清零攻坚工作成效,上下同心、共同努力,推动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谢谢。

致死率不高?上海公卫中心专家:公众对奥密克戎有三大误区

4月24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截至4月23日24时,上海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160例、危重型患者19例。2月26日0时至4月23日24时,累计感染人数逾40万,累计死亡87例。

这些数据,再次为公众敲响警钟:奥密克戎绝非“大号流感”。“目前,一些市民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以及‘动态清零’政策均有一些认识误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沈银忠,他表示,“选择‘动态清零’是人类历史上消灭传染病策略的一贯延续,更是两年以来我国抗击新冠积累的宝贵经验,这是科学、必要、可行的。”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奥密克戎。”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相关指南制定工作组成员,沈银忠还记得,去年11月26日召开的线上会议首次提到,南非报道了许多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这意味着,奥密克戎免疫逃逸的可能性较大,引起了全球学界的关注。”

他指出,对于病毒而言,变异是其不变的特点,“新冠病毒出现至今,各变异株的传播力、毒力不尽相同。目前学界普遍共识,奥密克戎传播力R0约为10,毒力似乎有所下降。但是,奥密克戎就是最后一代变异株了吗?”他提醒,每一次变异,病毒的传播力基本都会增加,但毒力并不一定减弱,这为疫情防控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如何减少不确定性?只要不给它传播机会,它就无法‘大显身手’,而这恰恰依赖‘动态清零’。”

沈银忠特别指出一种认识误区:“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的意思,更不是将新冠病毒这一物种消灭的意思,其核心思想是控制病毒传播,如已出现传播则要尽快扑灭,减少感染者基数。

第二,针对不少公众认为的“奥密克戎致死率不高”,沈银忠也有话说。“近日,本市接连公布了多例重症和死亡患者情况,所谓的致死率低,是在大量感染人群为中青年的前提下所观察的。”仅以4月23日数据为例,新增死亡39例的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98岁,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等。

作为新冠重症治疗的主战场之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3月以来累计收治90岁至100岁老人93名,100岁以上老人5名。目前住院患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三成,合并基础疾病者超过六成,目前在院的千余名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中,逾四成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

“与之矛盾的是,可用作保护的疫苗反而在此类人群中接种率最低,全球数据均表现为这一特征。”沈银忠说,截至目前,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为62%,加强免疫接种率仅38%。“老年人群本就是各种疾病的主要易感、重症、死亡人群,为了他们的安全与健康,实现社会面的‘动态清零’也有极大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沈银忠还提到了“病死率”与“人群死亡率”的不同概念。以狂犬病为例,其病死率约100%,但人群死亡率却很低。“如今大家讨论奥密克戎病死率低,但感染人数这个‘分母’巨大,人群死亡的绝对人数就并不少了。”在他看来,我国的健康方针始终是“以人为本”,应关注、保护每一个生命。

第三,他表示,“长期以来,不少公众将奥密克戎和流感作比较。但实际情况是,每年冬春季,全球都有因流感死亡、造成局部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为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并不轻。何况,上述特点已经表明,奥密克戎并非‘大号流感’,持续大量传播感染后,必将影响全人群的医疗资源和救治效率。”沈银忠提到,在快速、群体、聚集性的传播感染中,将再好的医疗资源与救治能力匀给大量人群都是不足的。

始于1918年的大流感,感染了全球约5亿人,此后人类花费数年才得出结论,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今,新冠病毒出现仅两年有余,感染人数已远超此数目,“遗憾的是,人类现阶段对它也并不了如指掌。”沈银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套“三步走”的策略亘古不变,而“动态清零”恰是符合其内在逻辑的。

“作为临床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每个生命都减少生病的机会,一旦生病,就要尽力救助。”沈银忠说,近期的救治中,大家看到了许多年幼的患儿、老人、血透患者、肿瘤患者,“多么希望他们没有感染,而全社会让更多这样应该被保护的人群避免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坚持做好‘动态清零’,让平静的日子来得快一些。”

眼下,上海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生活的各方面难免遇到不便。大家对疫情防控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或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及时向有关部门传递信息,尽力为您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