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数1万颗豆”“回家数一亿粒米”……

如果孩子带着老师布置的这些“奇葩”任务回到家,作为家长,你会如何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让孩子数一万颗豆,家长过于“实诚”却累了自己

一位小学生家长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这天,她照例去学校接孩子,没想到孩子见到妈妈,张口便是:“老师让我们数一万颗豆子,明天上课要用。”

家长一听就懵圈了,一万颗豆子,怎么数?如果一颗一颗去数,得用多长时间啊,老师怎么会布置这么莫名其妙的任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质疑老师的话家长只敢在心里说说,她怕孩子听错,悄悄和几个相熟的家长交流了一下,确定老师真的下达了这样的指令。

家长十分无奈,回家后赶紧安排孩子吃完饭、写作业,她和孩子爸爸抓紧时间一颗一颗地数豆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任务完成了。

看着那一堆豆豆,家长免不了抱怨起来:真不知道这样的任务有什么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进阶版任务“数一亿粒米”,才知道老师的想法不简单

说实话,这位家长遇到的还只是初级版任务,其实难度不算太大。

进阶版任务是“数一亿米”,如果按照这位家长的“笨办法”,假设一秒钟数2粒米,一刻不停地数上1个小时,能数7200粒米。

按照这个速度数下去,一天能数超过17万粒米,用一亿粒米除以这个数字,竟然需要近580天,这还是在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的结果。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1000粒大米的重量大约是20克,那么一亿粒米的重量能达到2吨左右,普通家庭怎么可能拿得出这么多大米呢?

所以问题很显然了,老师的目的并不是让大家真的逐一地数一万颗豆、一亿粒米,而是想要启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开动脑筋,找出快速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数一亿粒米”来说,有个聪明的四年级小学生是这么做的:他数出几堆200粒大米,用厨房秤分别称量一下,发现平均重量是4克。

之后他做了简单的数学运算,用1亿除以200再乘以4,得到1亿粒米的重量是2000千克。

经过这样一番“实验”,他了解到“1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掌握了“估算”这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还锻炼了运算能力,老师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再回到“数一万颗豆”这个任务,家长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

首先可以找大小均匀的黄豆来试试:先称一称100粒黄豆的重量(大概是20克,可以多测几次减少误差)。

将得到的数字再乘以100得到1万颗黄豆的重量,接着只要称出这么重的黄豆,就可以完成任务了,整个过程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启发孩子的创意思维

相信这两个例子也会给家长带来不少启发:看到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先不要着急去做,也不要对老师产生抱怨的情绪,而是可以和老师沟通一番。

比如家长可以先和老师确认一下任务内容,避免孩子在学校发生误听、漏听。

接下来,家长可以礼貌地请教一下老师布置这项任务的目的,再问一问老师可以从哪个角度出发去启发孩子。

必要的沟通能够减少很多误解,也能为家长指明思路,可以避免做“无用功”的可能。

另外,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如准备材料、工具等等),但切忌大包大揽、越俎代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一定要把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留给孩子,才能锻炼孩子的思考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当然,家长平时也可以找一些创意思维小实验,让孩子试着想一想、做一做,这会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对于提高学习成绩也是有好处的。

你认为老师布置“数一万颗豆”的任务有意义吗?你会如何引导孩子完成这样的任务?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