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画传承千年无外乎两种形式,一种为鸿篇巨制的大件作品,另一种则为尺幅寸缣的小品画。大画以气势胜具有视觉冲击力小品以笔墨胜,可见画者文心雅趣。相对于大幅作品而言,小品画不求深沉严肃,但求生动活泼,即兴挥洒,笔简意深,更能透射画家功力、才气和性情,一笔一黑虽简尽是画者心灵之语。

纵观近年来举办的全国性美展,获奖作品愈来愈趋向大、繁、工,最能体现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小幅作品却极为鲜见。有鉴于此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回归到以笔墨为中心的自由抒写的写意精神理应成为当务之急。是故,在即将迎来观复美术院成立八周年之际,拟定向邀请长期支持北京观复美术院工作的书画名家,以四尺三裁左右的宣纸为载体,让四方名家竞表精彩。作品尺寸限定于2平尺左右,目的在于小中见大,增强精品意识和笔墨精神,重拾“尽精微而致广大”的文化传统。

北京观复美术院成立八周年以来,以发扬学术、传承文脉为立院宗旨,组织了一系列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的艺术活动,团结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实力派艺术家,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做出了应有贡献。在观复美术院成立八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丹青问道观复雅集——当代中国画名家小品学术邀请展”第二回展,邀请旧雨新知雅集一堂,援翰写心以寄出情。

主办单位:北京观复美术院承办单位:观复美术馆展览地点:北京·观复美术馆展览日期:2022年7月8日—18日学术主持: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学术顾问:赵成民(北京画院艺术室副主任)媒体支持:书画频道、国学频道、雅昌艺术网

画 家 简 历 张建新,字天韵、 新驿,号梅花张。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54年出生于杭州桐庐。现为中国梅花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徐悲鸿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孙恩同、孙其峰教授。擅长梅花、山水。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笔墨语言和赋予哲理画入诗境的审美取向。

❐ 作 品 欣 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欣赏

画里画外说梅花

文/张建新

为什么众多楼堂馆所和家庭显要位置,都会悬挂梅花?为什么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咏梅颂梅,以梅花为题材的文化艺术创作经久不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梅花?甚至多有父母会用梅字起名,寄予对孩子美好的期望和人生的勉励呢?这是因为,梅花是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象征,梅花自然形态的美,精神象征的美,足以打动人心。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欣赏

纵观中国绘画史,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画便以梅花入画,并成为花鸟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被广为传播与称颂。从唐王李世民“送梅余雪尽,迎岁早梅新"的赞梅诗句,到当代伟人毛泽东的咏梅诗词,千百年来留下的咏梅诗词不计其数。仅《宋全诗》就收入梅花诗5820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所占地位和在国人心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欣赏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显方圆。历经千年的梅画,姿韵百态,气象万千,每个时代都有一批画梅高手,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面貌,耸立起座座艺术高峰。然而,沿着中国绘画发展史的脉络不难发现,每一个时期的艺术发展,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中国人自古以来喜爱梅花,把她视为“嘉卉”、“尤物"。称其为报春、迎喜、五福、吉祥之花。梅花有着奇特的生命现象和顽强的生存能力,他在严寒中迎风斗雪傲然开放,唤醒百花报春天下的精神品格,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努力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严冬过去是春天,我花凋零百花鲜”。这是梅花的英雄气概,更是梅花坚定的信念与高尚的情怀,也是梅花创作的唯美价值的核心。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墨当随时代,意在继承创新,方能写出梅画的新气象,使这颇有中华民族气节的文化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中国梅花艺术研究院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浪淘沙《咏 梅》

傲立在天涯,枝舞横斜,何惧兮雪雨交加。

敢把清香先放送,报春人家。

品芳姿雅正韶华,悄吐心葩,千枝万朵美如画。

此生丹青化彩墨,写尽梅花。

北京观复美术院是经国家机关部门批准,专注于学术研究、艺术策展、市场运作的艺术机构。美术院秉持“专业、真诚、学术”的理念,为艺术家提供有学术前瞻性的策展和经纪人运作服务,为收藏者建立直达艺术家本人的作品收藏通道,为国内外各领域的高净值人士、书画爱好者解读艺术,呈现精品。北京观复美术院由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裘缉木担任院长职务。

责任编辑:李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