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表示,你不来打我,我可就要打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德国在二战中攻打苏联这个操作,就饱受后人诟病。因为从结果来看,攻打苏联乃是导致德国失败的直接原因。毕竟后面是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挡住了德国,并且吹起了反攻的号角,最终苏联人一路反推,攻克了柏林,把镰刀锤子旗插上了国会大厦。是故,斯大林格勒战役才会被称为二战欧洲战的转折点。

要知道这是德国主动发起的进攻,最终没打赢不说,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这波迷之操作,和后面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主动招惹美国,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德国的西线战事并没有结束,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依旧坚挺,表示要和德国战斗到底。对于德国而言,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不稳定因素,稍有不慎,德国就可能后院起火。

所以,德国在西线战事还未结束的情况下,选择向东进攻苏联,那就相当于是开启了两线作战模式。从军事角度而言,德国这样的作战模式,无疑是极其冒险的。一个打得不好,那就是腹背受敌,届时在英国和苏联的夹击下,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那可就麻烦了。

事实上,早在一战的时候,德国就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两线作战不好玩儿。尤其是面对英国和苏联这种家底异常丰厚的对手,那无疑开局先输一半。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当时的举动似乎就不太明智,甚至于可以称之为愚蠢。毕竟那是明摆着的事情,只要打苏联,必然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咱们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些结论和观点,那都是站在上帝视角上,从结果去倒推而得出的。而德国参谋部的那些人,可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无法预知未来,只能是依据现有的情报和资源,去谋划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德国当时的分析,那时候进攻苏联乃是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即便是有着腹背受敌的风险,却也值得一试。

首先我们要知道,无论德国进攻苏联与否,两线作战的威胁始终是存在的。表面上看,当时的苏联和德国关系还不错,双方在1939年一同瓜分了波兰,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甚至于还进行着军事技术和战争原料的友好交易。

而正是因为苏联在东边足够“安分”,德国才能够腾出手来发动闪击西欧,拿下了低地国家和法国。由此获得了和苏联,乃至整个盟国叫板的资本。

但实际上,这两个国家已经是矛盾重重,随时有着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苏联和德国双方其实都是属于心照不宣的那种。就好比是你懂我的图谋不轨,我懂你的故作矜持。毕竟道理摆在那里,一山不容二虎嘛,欧洲这块大陆上,只能有一个老大。

当时苏联在与德国瓜分波兰之后,就开始往边境上囤积重兵,一方面是防备德国搞突然袭击,另一方面则是准备对德国动手。比如说德国在对西欧发动攻势的时候,就是苏联的大好时机嘛。要知道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对手,乃是英国和法国这两大老牌列强啊。

他们一个掌控着海洋霸权,维持着大西洋乃至地中海的秩序;另一个则是拥有着号称欧洲最强的陆军,在欧洲大陆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德国虽然很强势,但是想要在这两个国家面前占到便宜,估计不太容易。一战就是前车之鉴嘛,原本德国在东线战场上打得好好的,就是因为西线战场上被英法给打崩了,这才投降的。

在还未开战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将会是一场鏖战,他们会像一战那样打得不可开交,最终两败俱伤。这时候苏联就可以坐收渔利了嘛,在欧洲大陆上插满红旗。

只不过苏联没想到,德国这一战也赢得太快太轻松了。北欧诸国一触即溃,低地国家不堪一击。即便是号称有着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仅仅只坚持了39天。最终只剩下被赶回英伦三岛的英国,靠着英吉利海峡这一天险在苦苦支撑。

彼时的苏联还没有从冬季战争的噩梦中缓过劲儿来,而且清洗运动也还尚有余温,完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也就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德国在西欧疯狂收割了。

不过话说回来,苏联现在不动手,并不代表后面也不会动手。等到人家一切准备充足,你看他锤不锤你?俗话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德国想要在日后占据主动权,就只能是先下手为强。

退一步讲,即便苏联对德国没有太多的想法,但威胁是一定存在的。毕竟人家在苏德边境上陈兵数百万,建立起了所谓的“东方战线”。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军事集团放在那里,德国不可能视而不见,他必须要分出一部分力量去防守东线。所以,即便是德国不打苏联,军队一样会被拖在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屯兵防守的消耗,总比主动开战进攻要小许多。德国完全可以忍一波,在收拾完英国之后,再来想办法发展东线,如此不就避免了陷入两线作战?

只能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收拾完英国再打苏联,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前提是你得有那个实力收拾人家啊。要知道英国可不比法国,人家和德国不接壤,英伦三岛,孤悬海外,有着地理上的天然防守优势。

你德军的坦克能够绕过马奇诺防线,总绕不过英吉利海峡吧?最为关键的是,德国最为倚仗的装甲部队,此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是望洋兴叹。

事实上,德国如果想要通过英吉利海峡强行登陆,那就需要强大的海上力量。可问题是德国,在海军方面正好是短板,锤不过英国。所以,德国在拿下法国之后,其实战略目的就基本完成了,对于收拾英国的兴趣真不大。

当时德国还主动找到英国和谈,提出了所谓的“和平建议”,想要和英国握手言和,以此来结束西线战事。从而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苏联。

但是英国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人家要战斗到底。很明显就是缓兵之计嘛。现在我好歹能凭借英吉利海峡撑一下,等到你德国收拾完苏联,带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来捶我,那更挡不住。

面对英国的坚持,德国也被整出了真怒,你英国明明都日薄西山了,还想敬酒不吃吃罚酒。于是德国启动了“海狮计划”,开始对英国动手。但是随着不列颠空战的失利,德国早早的便意识到,自己目前短时间还拿不下英国。要知道英国不只是英伦三岛那么简单,人家还有遍及世界的殖民地,甚至于还得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支持。

德国在拿不下英国的情况下,如果在西线一直耗着,那就只能是白费力气。而苏联如果再趁机来一波突袭,德国一样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而且会更被动,这一点是德国必须要考虑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会导致德国失去进攻苏联的最佳时机。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苏联正处在一个衰弱期。规模浩大的清洗运动,让这个庞然大物元气大伤,军事实力严重下滑。否则的话,苏联在冬季战争中,也不会被一个小小的芬兰挡住脚步。

俗话说得好,乘他病,要他命,谁也没上帝视角,换我我也打苏联。德国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后面可就难办了。毕竟苏联的发展速度太夸张了,凭借制度的优势,人家随便搞两个五年计划,就能抵得上其他国家的数十年之发展。德国可不敢拖,谁知道等他把英国收拾掉后,苏联会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

如果到时候德国啃不动苏联,不仅仅要面对着来自东方的军事威胁,更会失去一个庞大的资源宝库。乌克兰的粮仓,高加索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到时候可就都没了。这时候德国就麻烦了,在英国和苏联的双面挤压之下,同样难有出路。

反之,如果德国乘着苏联最虚弱的时候,成功拿下了苏联。不仅能够剪除东线的军事威胁,彻底解决两线作战的问题。还可以得到苏联的丰富资源,比如石油、劳动力、以及不错的工业基础等等。

最为关键的是,在拿下苏联之后,德国便能够拥有整个欧洲的资源,那时候德国可真就没人治得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种种因素综合下来,进攻苏联便成了德国当下的首要目标。至于英国嘛,就暂且放一放,反正又吃不掉人家。而且隔着英吉利海峡,自己过不去,但是英国也同样不好过来。在意大利、法国等盟友的帮助下,德国在西线其实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此时两线作战的压力,反而还是最小的。

所以,总的来说,在1941年攻打苏联,对于当时的德国乃是最好的战略选择,或者说是当时德国唯一可选择的余地。既然战胜英国无望,那就需要从其他地方寻找突破口,而苏联无疑就是最佳选项。

简单点讲就是,德国当时必须要打苏联,而且晚打不如早打。

虽说后面打输了,但是这个战略没有问题。如果不是苏联的意志过于坚韧,德国可能就成功了,那么后果可就不堪想象了。这也是为何在二战历史上,苏联会被称为是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