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三农领域的短视频一直热度很高,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投身其中。但是任何事情最怕没想好怎么做就一窝蜂地追风口,其结果一定会事与愿违。

在投入这个行业之前,我们有必须想清楚三个问题:拍给谁看、拍什么、怎么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也是三农题材的群众基础,那就是无论你来自都市,还是从小生活在农村后离开,只要在为生活而奔波,就一定会对美丽的、自然的、传统的田园生活充满向往。

所以拍摄三农短视频拍给谁看?一方面是拍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看的,激发他们的睹物、思乡、思人之情,获得他们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是给面对生活压力,向往田园同时对美丽乡村充满好奇的城里人看的。

拍什么呢?要说题材那可谓是相当的丰富。比如村镇上的风景、文化习俗,比如婚庆习俗、过年习俗、春耕秋收的场面,比如如何蒸馒头、如何插秧,如何挖红薯等等。

哪怕题材的重复性很高,但也一定要拍,因为这是用户最为熟悉的场景,再说不同的人拍出来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味道。

再比如生活在农村的人都喜欢集合在村口的大树下或者一两户村民的家门口前侃大山,东家长西家短隔壁的媳妇不刷碗,你以为很鸡毛蒜皮的拉家常,其实仔细挖掘是有很多内容亮点的。

所以真正拍摄农村生活的时候,不要觉得事情小不值得拍。就像一户人家盖房子,你都可以拍出十多集剧情来。比如建造什么样的风格,建房多少钱,建房的目的等等。

最后来说说怎么拍?虽然三农短视频是拍摄农村琐事、人文风俗,但是任何内容都不能平平淡淡流水式的记录。你拍内容本质上不是给自己看的,始终要记住是给那些对三农生活充满向往的人看的,是为了调动他们的心理情绪而拍摄的。

比如你今天要拍一个题材是走一个小时山路去看望住在山顶的外婆,外婆大老远的就跑到半山腰上等你,还给你做了一桌子小时候你喜欢的菜,临走的时候还给你准备了腊肉。你拍摄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观众感同身受,引起他们对自己健在的或者逝去外婆的回忆吗?

拍好短视频不易,做好三农自媒体更不易。最后能支撑你走下去的,一定是情怀大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