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元买下150份扣碗,吃完反手举报成“三无产品”,索要5万元的10倍赔偿。

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震惊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假买假

这位“吃饭砸锅”的人名叫邵某。

卖给他扣碗的商家是自制传统美食,邮寄时只进行了真空包装,没有标注产品相关信息。

邵某一看,你的东西不标生产日期,没质量合格证明,还不写生产地址,那就是“三无产品”,我要告你!

邵某拿起法律的武器,让商家退还了4500元的货款,获得了5万元的10倍赔偿。

一分钱没花白嫖美食,还意外入账5万元,邵某确实很懂法。

消费者维权成功,本应得到全网认可,但邵某却落个人人喊打的下场。

网友们普遍认为邵某下150份订单之前,就买过3份扣碗,那他第一次吃的时候就知道是三无产品,还以"好吃"为由又购买了150份,这难道不是知三无买三无吗?

无论邵某是故意碰瓷还是误打误撞,最终判决从法理上来说确实没有问题。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法律不禁止出售散装食品,但要求在外包装上标注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地址等信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只要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就有权获得惩罚性赔偿。

售卖扣碗的商家也没有做到位,2018年就因为售卖三无产品被告,理应谨慎注意,这次却又以“发货急,没有打上标签”被告实属不该。

很多小作坊对法律法规不了解,搞不懂里面的规矩,又无法像大企业一样找专业人士帮助,这就需要食品监督部门能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散户自制食品领域,既保障经营者的利益,又保护消费者的舌尖安全。

小商小贩不懂法,消费者邵某却很懂法,他知假买假的行为凭什么能获得赔偿呢?

对于一般商品或者服务领域,确实不支持这类知假买假的行为,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牟利,不应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有描述,购买者在食品、药品领域主张惩罚性赔偿的,且商品确实存在问题的,法律没有对购买者动机、知假买假情形作出限制性规定,知假买假者可作为权利主体,依法主张10倍赔偿。

也就是说,在食品、药品领域,购买者无论是不是知假买假,作为消费者都有权要求赔偿。

毕竟,吃进去的东西,关乎民众身体健康的,自然得严格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业打假人

这场官司,是不懂法的小商贩,遇上了懂法的职业打假人。

所谓的职业打假人,指专门找假货打假,以此谋生赚钱的人。

1994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次引入惩罚性赔偿。

《保护法》规定,经营者若有欺诈行为,需要加倍赔偿,假一赔二。

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抵不住好奇心害死猫的心态,想看看假一赔二的规定到底真不真,就跑到北京隆福大厦花170块钱买了两幅索尼耳机,然后以买到山寨货为由投诉。

首战不利,最终这场打假以调解结束。

重头戏是经过媒体报道后,第一个吃螃蟹的王海,成为了消费者维权的代表人物。

舆论压力下,隆福大厦同意加倍赔偿王海买的那几幅假耳机,刁民变成了“打假英雄”。

王海的背后,是普通人难以和资本对抗,无法保护自己的现实困境。

王海的出现,让普通百姓萌生了维权的意识和思想,开始出现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人。

随着王海的案例在前,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开始涌现。

市面上出现了专业的打假公司和团队,主要目标群体是大企业或者头部博主。

比如王海曝光主播辛巴售卖的“假燕窝”是糖水,最终辛巴被罚90万、禁播60天。

但如果你没有专业团队,是你打假还是商家打你,就不好说了。

王海出现之前,就有女顾客吐槽辛巴的燕窝像糖水,遭到了人肉网暴,导致女生抑郁丢了工作搬了家。

面对作恶的资本和商家,普通个人根本无法与之对抗,三本学生买到劣质火腿肠的事件,有后续吗?

这时候就需要王海这类专业的团队,你狡辩我就唰唰给你甩证据,服不服?

除了这种有组织的正规军,让老百姓最头疼的其实是人数更多的散兵打假人。

他们潜伏在社交平台里,专靠碰瓷电商卖家、小本生意人来牟利。

QQ群搜索“打假”,能出来上千个群,他们不仅有专人培训,还会资源共享。

培训课件是详细整理的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等律法条款。

不仅要倒背如流,还要从中寻找bug。

有点疑惑,都做到这份上了,为啥不去上政法大学,考个律师证,做正经营生呢?

深圳的姚先生在网上卖家具,一款橡木桌子因为一句“20年橡木精心打造”的广告词,被职业打假人找上了门。

打假人理直气壮地问姚先生:你怎么证明那棵橡树已经20岁了?

姚先生拿不出证据,职业打假人威胁他要拿3万元私了,不给钱就去投诉。

姚先生赔钱了事后,上了打假人的内部名单,每天都有各色各样的打假人前来索赔,姚先生不堪重负只能关店。

当打假失去真正的目的,被利益裹挟驱动,势必会走向歪路。

18岁的陈之强,一年打800场官司,获利十几万,以敲诈勒索罪入狱,就是最好的证明。

职业打假人到底是刁民,还是英雄?

关键是要时刻坚守心中的那条线。

打假没错,错的是假借正义之名,行刮膏敛财之事的小人。

对于打假一事,不能只停留在职业打假人正义性的讨论,那些制假售假的商家才是痛点。

卖150份扣碗的生意人被罚5万,卖脚踩酸菜、蟑螂乱爬的企业们,又罚了多少呢?

如果消费维权的成本不那么高,制假售假的成本提升,消费者可以不必为了一根变质火腿肠被侮辱时,对职业打假人英雄还是刁民的质疑自然就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