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花五万买巧克力,送校友被网爆。很多人都站出来为女孩讲话,反对网暴,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思考网暴背后的深层原因呢?又或者为什么一个给校友捐巧克力的事情,会引起这么多网友的不满情绪,这背后的深层逻辑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研三女孩自己的短视频账号里记录着她捐巧克力经过和事后她的学弟学妹们亲切称呼她为“巧克力侠”,其中她自己讲述她因为她个人原因没有被封在学校 ,所以想着为学弟学妹们做点什么,考虑到外面小区人员都有自己的冰箱,另外因为学校里不缺饭,所以就想着给他们买点甜甜的巧克力,于是乎买光了学校隔壁大型超市的所有巧克力,学弟学妹们收到巧克力都很感激他,亲切的称呼她为“巧克力侠”。

我们来回答一下这会背后的深层原因?

如果单纯看这个事情,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她是在上海封控的情况下,绝大数居民天天吃着团购的高价菜的大背景下完成的以上行为,这就形成了一种视觉差,被封的高校已经歌舞升平,吃上了巧克力,而绝大数的被封小区仍旧水深火热,吃着高价团购菜。

而互联网又是一个极度平等又能公开讨论的公共空间,很多网友自己菜可能都吃不上,而看见有的人已经吃上了巧克力,可能会心里酸一下,而令这些网友更酸的应该是这巧克力是以“捐”的名义,这应该更加刺激了吃不上菜的这些网友们。就比如前几日港星李立群发了一个短视频,称自己收到了社区里发的一只鸡,而他却不敢声张,那可是一只鸡呀,言语里表达了对食物,对这只鸡的珍惜。后来知道全小区都有鸡,他才把短视频发出来,人人都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一个人有了优质的食物是会刺激其他人的。所以一些网友在情绪失控下的发言,就难以理性看待了。

巧克力女孩没有做错,她只是在她的认知里做她觉着应该做的事,她为校友送巧克力,她应该会觉着这是"雪中送炭",但是那些吃不上菜的网友会认为这是“锦上添花”,网络让人人平等,而疫情却能反映真实的层级,象牙塔里不缺饭和老百姓的社区团购高价菜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网络空间,各自讨论各自的问题,没有任何矛盾,但是互联网完全是平等的,所以只有等社区也能不缺饭,这些网友的情绪就不会这么偏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