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3月27日宣布“划江而封”以来,上海的封控管理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天,对上海市民来说,他们现在最关注的问题是,上海何时能够解封?市民生活何时能够完全恢复正常?

上海发布的最新官方消息显示,从4月22日起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至于解封的时间,官方的回应是:

一旦实现社会面清零并不断巩固防控成效,就可以根据“三区”划分相关要求,逐步、分批、有序开放社会面人员流动和生产生活,直至完全恢复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最新的回应,具体的解封,得等到社会面清零后。考虑到上海目前的日增感染人数,依然徘徊在1.5万人以上,上海市民想要恢复正常的生活,恐怕要等到五一节假日以后了。

不过,考虑到经济代价和对市民的生活影响,上海早就在为解封做准备了。比如在16日发布了复工复产的指引;而到22日,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实现复工复产。

另外,生活的保障层面,这几天上海市民应该也有感受,刚封控时的那种混乱少了很多,看病没有那么难了,买菜抢菜的也比以往容易了许多。

这些都是好消息,是全面重启在即的信号。

当然,在动态清零策略不变的前提下,上海作为一个常住人口2489.43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超3000万的一线城市,随着“全面重启”开始倒计时,它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比如,防疫策略的优化调整。

奥密克戎恐怖的传播力,已无需多说,过去上海靠精准防控,通过高效的流调,筛查密接人员,来代替全员核酸筛查。

经此一轮后,上海多半会悄然转向,学习深圳等地做法,大规模核酸筛查会成为标配。毕竟,上海是出入境的重要口岸,是进出口重镇,人员流动屏蔽,输入的风险较高。

再比如,疫苗的接种推进要加速,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有的数据证明,疫苗对于缓解新冠重症有一定的效果,上海的老年人多,老年人又是易感染人群,所以接下来要推荐疫苗的接种。

再比如,堵点的打通。

在封控期间,很多上海市民出现了买菜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物流中断,外地的物资调拨困难;其二,最后一百米的终端配送环节,缺少足够的人力来支持,大量的物资卡在了从社区、小区到市民手上的这一个配送环节。

上海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衣食住行等,很多都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来解决的。而市场能正常运转,前提是各类市场资源要素能够自由流通,人流物流畅通。

这两天,很多市民吐槽,保供物资屡曝质量问题,上海市民的朋友圈堪比“315”晚会。其实不管是前期的物资调拨困难,还是目前的保供物资之狼问题,都是市场机制失灵的体现。

在管制之下,上海目前的物资调配,不是市场在发挥作用,而更像是特许经营。以至于出现了某大型电商平台不再“保供名单”而延迟配送的问题。

上海的活力,正在于商业的流动。接下来上海要全面重启,就应该尽快恢复市场的力量,打通人流物流的堵点,不能让一些通行证、保供名单审查等,影响企业发挥用武之地。

注意,这些都是逐步重启需要做的工作,而长远来看,鉴于这一次的深刻教训,上海在一些方面必须作出转型调整了。

首先是基层治理的模式,必须进一步改善。

城市运转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形成有效的治理,离不开基层的良性自治。

而此次上海疫情,恰恰暴露出基层自治的短板,很多居委组织毫无办法,这说明居委会对于基层、社区的一些情况,并没有完全掌握;在组织和动员社区民众上,缺少动员能力。

基层社区治理足够成熟,哪怕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封城,在终端物资配送、核酸筛查、社区管控等方面,也能够更加从容有序。

其次是医疗资源的完善。

上海的医疗资源在全国数一数二,百强医院数量占全国近20%,然而如果均摊到每个人头上,其人均数据要低很多。

根据媒体梳理,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2021年上海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49,排在第13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7);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9.62,排在第7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5);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34,排在第14位,同样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2)。

此次上海疫情,让其医疗卫生资源捉襟见肘的问题暴露无遗,一些市民就医难,一方面因为管控因素,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医疗资源的反向挤兑,储备资源不够充足。

接下来,上海在重启之后,要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此外,上海的人口结构,也应该积极改善。

上海和深圳的最大区别,在于深圳更年轻,而上海老龄化严重——2020年,在上海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581.55万,占23.4%,而深圳占比只有5.3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刚封控时,出现了不少老人看病难的问题,这正是一个重要原因。老年人占比太高,青壮年占比太少,那么老年人的照管照看,就会出现问题。

日常的城市治理,也缺少足够的年轻人来完成——要知道深圳之所以清零迅速,正是因为年轻人多,基层治理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即便是封城以后,大量的年轻人,尤其是体制内年轻人转化成了志愿者,服务社区。

而在生育率整体下降的基础上,要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其实更多只能靠吸引外部人口,吸引年轻人就业。

过去,上海一直是落户管理较严格的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相当缓慢,远远比不上深圳,以及杭州等新一线城市。

上海控制人口增长,是因为现在的人口规模已经太大了,常住人口数仅次于重庆,排在全国第二位,人口过多造成城市拥挤,引发了城市病,所以上海的落户门槛一直很高。

然而,控制人口增长,意味着大量的年轻人很难在此扎根。长此以往,上海的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重。

其实,上海也应该向年轻人敞开大门,至于人口流动带来的拥挤问题和城市病,应该通过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迁移的方式来化解。比如一些中低端的产业,可以迁移到周边。

上海此次疫情,显示出突发状态下超大城市治理的困难,一个大城市要瘦身健体,一些和城市定位不相关的产业和功能,不妨疏解到周边去,这样可以在吸纳年轻人就业同时,避免大量人口涌入。

总的来说,这次的疫情,暴露的不仅仅是上海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能力,更是其超大城市治理的一次大考。

眼下上海的重启,慢慢进入倒计时,这些城市管理、运转的教训,应该充分吸取,唯有如此,上海才能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