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并未破裂,何来最后通牒?爆发于俄乌之间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局部冲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场以美俄两国为主导,融军事、经济、金融、贸易、外交等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较量,或者说是一场局部战争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博弈。作为博弈的双方,美国纠集北约诸国及日、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仆从国,对俄罗斯实施军事上的围堵、政治上的孤立和经济上的制裁;而俄罗斯则率领白俄罗斯、叙利亚、朝鲜等盟友,以特别军事行动为手段,以乌克兰为谈判筹码,力求冲破美国及西方实施的围堵、摆脱政治外交上的孤立、瓦解西方阵营施加的经济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始至终,俄乌战事必将在打打谈谈的博弈状态中度过,基本不会上演现实版的灭国之战。俄罗斯虽然在战场上始终处于攻势一方,却从未主动对乌克兰提出宣战;乌克兰虽然在开战之初即宣布与俄罗斯断交,开战之后在美国及西方的“拱火”助威之下,始终占据舆论攻势的制高点,却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俄开展和平谈判的机会,更没有对俄宣战。

俄乌战事爆发以来,双方平均每5天就开展一次外交谈判或外长级会谈,战局一直处于总体可控的状态,以谈促和的大门始终敞开。从2月24日开战,到2月28日俄乌两国代表团前往白俄罗斯戈梅利州展开第一轮谈判;从3月10日俄乌两国外长前往土耳其举行的外长级会谈,到进入4月份以来双方持续开展的视频谈判,可以预见,俄乌战局仍将围着谈判桌继续打下去,无论是武德充沛的俄罗斯,还是美国操纵下的乌克兰,都不会放弃和平谈判的最后努力。因为通过谈判,俄乌双方才能达成彼此想要的结果。

就双方谈判的议题而言,从最初的“停火撤军”“乌克兰中立化”,到所谓的“布查事件”发生后,乌克兰提出的“加入北约”“俄罗斯放弃克里米亚主权”,再到近期所谓的“顿巴斯决战”展开后,俄罗斯提出的“乌克兰去纳粹化并放弃乌东地区卢、顿两州主权”,双方的谈判诉求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博弈过程。俄方每逢军事行动进展顺利,便提出“乌克兰去军事化”“放弃加入北约”等强硬要求;乌方则利用平民伤亡大做文章,极力炒作所谓的“布查事件”,由总统泽连斯基粉墨出演、积极开展悲情外交,以国际舆论上的优势来弥补战场上的败局,进而实现谈判立场上的由弱到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战56天以来,尽管双方举行过的大大小小近14场谈判及会谈均宣告无果而终,“停火撤军”看似遥遥无期,俄乌两国却从未单方面宣布无限期推迟和谈,更没有发展到谈判破裂这一步。既然谈判尚未破裂,最后通牒便无从谈起。因为最后通牒是一国对另一国提出的必须接受其要求、否则便诉诸武力的外交文本,既是宣战之前的最后要求,也是政治外交手段的最后努力,其前提必须是两国之间的谈判彻底破裂。所以说,俄罗斯对巴里乌波尔守军下达最后通牒的这种提法,从外交角度看,是根本行不通的。

具体说到巴里乌波尔,这是俄必取、乌必守的战略要点,乃贯通克里米亚与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两州联系的交通枢纽,从开战之初,便成为双方在战场上争夺的焦点。早在3月10日,俄国防部就曾向驻守巴里乌波尔的乌军海军陆战队第36旅提出过放弃抵抗的要求,直至4月19日,俄军仍向困守亚速钢铁厂地下工事并负隅顽抗的2500名乌克兰守军及外国雇佣兵发出警告,要求其释放平民人盾并放弃抵抗。但上述行动,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最后通牒,称其为战场喊话,或许更适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