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与凤雏得一可以安天下,而刘备两者兼得,却仅仅是谋得三国的一席之地。

那么,蜀汉为何穷尽毕生之力,拥有着卧龙与凤雏两位顶尖高人,都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呢?究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刘备团队本身能力不行,而是他们本身的资源实在是匮乏。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仗除了比拼排兵布阵以及将帅的英勇程度之外,还要拼后勤补给以及综合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诸葛亮定下的是联吴以抗曹的战略,而在这种策略之下,也只能够做到求生存。当然,刘备有他自己的考虑,趁着关羽被杀事件,想要一举灭亡东吴,合两国之力来对抗曹操,从而谋求更大的赢面。

之所以刘备会有这样的计划,他自己明白,只有这样,或许才能与曹操有一战之力。刘备赌了一场国运,结果没想到,夷陵之战蜀汉惨败,刘备输得一败涂地。

这也注定了蜀汉灭亡的结局,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为何会这么早就下了这个结论,因为蜀地本身的资源,无法支撑他们入主中原,角逐天下。

后刘备时代的困境

在三国时期,蜀汉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虽然刘备有卧龙凤雏两大智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改变蜀汉的被动局面。

在三国初期,由于北方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而四川天府之国,益州地区沃野千里,没有遭受战争的蹂躏,蜀汉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可当曹操统一了北方,拥有这东汉十三州中的冀州、豫州、青州、徐州等9州,此消彼长之下,丢失了荆州的蜀汉,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所以在输掉了夷陵之战之后,刘备与诸葛亮都明白,留给他们的机会不多了。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何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益州疲弊”四个字。

当时的窘境,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够切身感受得到。于是,诸葛亮需要收拾残局,与其错失良机,等着曹魏来打,不如主动出击,在转移国内矛盾的同时,得以重新收拢资源,在战争中寻求机会。

利用进攻,让对方活动起来,从而在活动中寻求机会。于是,在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领蜀汉士兵,拉开了主动出击曹魏的序幕。

木牛流马用于北伐战争

时也命也,诸葛亮因街亭一战失败,闪电袭击曹魏的计划也就此落空,自此转入了拉锯战。一旦失去了先机,战争进入拉锯战当中,那就开始考验双方的后期补给能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曹魏军队耐着性子守好阵地就完事了,蜀汉军队劳师远征,对于后勤补给的依赖程度将极大提高。

抓住机会,曹魏军队只需要派出一对骑兵,袭击下蜀汉军队的粮道,则蜀汉士兵不攻自破。如果想要稳妥点,那就只需要以逸待劳即可。

就这么一个后勤补给问题,硬是让诸葛亮每次都铩羽而归。蜀汉国力疲敝现象尽显,可谓是回天无力。

为了克服蜀汉军队在运输方面遇到的问题,诸葛亮便着手升级粮食运输工具,将木牛流马装备到后勤部队中,用于运输粮草。

在公元231年以及公元234年,蜀军先后装备上了木牛流马用于运输粮食,从后面的结果上来看,这种木牛流马并没有解决蜀汉军队吃饭难,运输难的问题。

为何诸葛亮一死,木牛流马就被弃用?

有人将木牛流马归结于技术难度大,亦或者说是加工制造难度大,以至于在诸葛亮死后,没人能够懂得这种工艺,使得木牛流马失传,从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我认为,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先来看看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真有那么大的加工难度吗?

按照史书记载,木牛和流马是两种运输工具,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图样,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不是影视作品中向我们展现的独轮车,更不会是独轮车加上一个牛头就成了木牛流马。

要知道,独轮车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十分常见了,诸葛亮即便是搞一个实用新型,也不能仅仅是加一个牛头就完事,否则配不上“巧思”。

因此,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绝对是有其独到之处。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一个“一脚四足”的设备,并且能够在载粮的同时,实现人行动六尺,牛行四步的效果,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累。

单单读这段话,这木牛流马简直太神奇了,根本想象不出来,这是个什么高端货。但是,成都新都区砖瓦厂出土了一件汉代三国时期的陶制三轮马车,给我们带来了灵感。

当时的大背景之下,独轮车已经广泛应用,而诸葛亮作升级改动,很可能是建立在独轮车的基础之上。

陶制三轮车,前轮安装有叉形的转向装置,并且配置有扶手,能够在前进的同时,解决转弯问题。这或许就是木牛流马设计改良的基本原理。

木牛流马本身的设计缺陷

在当时,如果要完成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来看,势必需要能量出入才行。而这份能量,肯定是来自于别人的。

所以,人在这个过程中,既承担能量输入者的作用,还需要掌控方向,这样听起来,很像是最早的人力三轮车。

既然是三轮车,又何来四足,这很可能是双侧两轮,共同分担力量,从而稳定车身,提高耐受能力,然后借助于机械传动以及人工的能量输入,从而完成日行二十里的目标。

据史书记载,载重更强力的木牛,仅仅是使用了一次就结束了,转而又使用载重量更小的流马。

运粮,随着载重量的降低,流马的数量以及人工的配比都会增多,升级改良版本照着这个方向来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木牛遇到了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瓶颈,很可能是因为载重力和摩擦力之间出问题了。机械传动,在省力的同时,却在无形中加大了摩擦,摩擦造成机械零件的损坏。

木牛流马再好,也是木头制造的,长时间的运输,出现机械故障以及损坏问题,将这一缺陷无限放大,以至于这套方案被彻底pass掉。

这种高成本,低效率,故障率高,运维投入大的木牛流马,才是最终被遗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