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是“侨乡”,也是“桥乡”。

开平市三埠城区内有“三江六岸二十桥”之说。皆因有“小武汉”之称的开平三埠城区有潭江、苍江、茭江三江穿城而过,城倚三江分外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潭江大桥、开平大桥、三埠大桥、金山大桥、苍江大桥、幕沙桥、长振桥、曙光桥、苍江桥、冲澄桥、滘龙桥、祥龙桥、荻龙桥、宝源桥、三江桥、迳头桥、迳头二桥、新海桥、荻新桥、东河桥。在流经三埠城区的开平“母亲河”潭江上如一根根强劲的筋骨,支撑起像游龙一般的潭江的骨架,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还只是城区的比较大型的桥,如果算上很多社区的小桥以及各个乡镇的桥,恐怕数不胜数,真是名副其实的“桥乡”。

而令我魂牵梦萦的则是留有我童年记忆的,虽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呈现出迥异的时代面貌的“潭江大桥”!

以前,三埠之间是没有桥联通的。新中国成立之前,人们互相来往,仅靠小木船摆渡,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每遇风雨,更是险象横生。

19世纪末的开平城门,是你想象不到的模样

19世纪末的新昌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初的新昌,街头卖艺

据资料,1949年10月,三埠解放,为了改变小艇渡客的险象,开始用电船渡客过江,但由于来往人多,不敷应用,于是,195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采用了125艘木船,用竹缆、铁链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分别在荻海与新昌、新昌与长沙之间的江面上搭起了两座浮桥,把三埠连成一体,初步解决了三埠地区水上交通不便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建成土木结构的长新浮桥

然而,因为1962年特大台风将潭江浮桥彻底摧垮,中断了长沙和新昌的交通。于是,开平在同年开始第二次建桥。1963年8月1日,用钢筋混凝土建设的潭江大桥建成通车,人们举行龙舟竞赛庆祝这一盛事。

1963年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潭江大桥

钢筋混凝土建设的潭江大桥建成通车,人们举行龙舟竞赛庆祝这一盛事

期间还有扩建过的,1978年初动工,1980年2月10日扩建完成通车,桥面扩宽至13米。

1977年,游行队伍通过潭江大桥,庆祝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初动工,1980年2月10日扩建完成通车

1978年初动工,1980年2月10日扩建完成通车

1980年扩建后的潭江大桥

1989年从新昌埠远眺潭江大桥和对岸的长沙埠

1980年扩建后的潭江大桥

1993年潭江大桥夜景

1995年潭江大桥景色

到了21世纪,经过多年风化、锈蚀,以及部分破碎的潭江桥,由于桥体新旧掺杂,被鉴定为危桥。

2004年4月下旬,封闭部分桥面。2009年6月12日,第四次重修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这次的新桥采用开平特色的碉楼元素,四座碉楼耸立在桥中间,过往车辆远远就能看见,让人记忆深刻。桥梁总宽度为31.5米,双向6车道,单侧人行道宽度为3米。

2014年新春潭江大桥夜景

▼开平城市广场

▽市区夜色

现在的潭江大桥,像两道绚丽的彩虹横跨潭江两岸,成为了开平市区地标性建筑之一。

开平是一座水长桥多的城市,水流婉转多柔情,桥梁恣意任逍遥。

每天为生活奔波的我们,某一天停下匆匆的脚步,打量一下长年经过却又从未仔细注视的潭江大桥,暂时卸下生活的疲惫,把它当做人生旅程的一个驿站,好好回味一下曾经的故事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