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浙江宁波,有一段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男孩猛扇自己耳光,只因没读懂课外阅读题目?

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男孩正在做作业,突然他拿下了眼镜,狠狠地朝自己的脸上扇了两个耳光,完全没有留情。究竟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原来竟是因为男孩没有读懂课外阅读的题目,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自己感觉非常不满,才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都被孩子这样的举动吓坏了,称隔着屏幕都觉得疼!

有网友表示:家长还是应该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健康成长就好。

有网友表示:这个孩子对自己要求也太高了吧,简直近乎苛刻,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了孩子特别大的压力,甚至于可能还会打骂孩子,才会让孩子有这样的心理阴影。

也有网友表示:这个男孩将来肯定能够成才,对自己要求这么高,将来肯定有出息。

还有网友表示:男孩的举动也太极端了。毕竟他还这么小,一点挫折都无法接受,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不利于之后的成长。

更有网友表示,仅仅因为读不懂阅读理解的题目,就猛扇自己的耳光,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这表明孩子的的心理韧性不够,继续发展下去,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有一点事情做不好,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在网友的评论中,小编看到了一个专业词语——“心理韧性”。今天咱们就根据这个专业的词语,讲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什么是“心理韧性”

同样从不利环境中长大,为什么有的人备受精神疾病的困扰,有的人却在逆境中重生,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明明遭遇相似,为什么最终的发展会有如此巨大的不同?

精神病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用“心理韧性”这个概念解释了这种差异。心理韧性,又称“复原力”,也叫“抗挫力”,是指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以及受到挫折后,成长和新生的能力。

打个比方,每个个体就好像是一个弹簧,具备高韧性的个体,能在受到外部的打压之后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的确,相比于成功,面对挫折时不屈不挠,即使跌倒,也能很快复原的能力,更重要。

毕竟,无论小到一次考试失利,一次恋爱失败,还是大到高考失利、中年失业,生活中总会充满挑战和挫折,学会跌倒了再爬起来,学会笑对困难,才是我们家长最想让孩子们学会的。

有专家认为,高韧性的孩子具备四大特质:

◆ 社会竞争力,括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灵活、有同理心、有幽默感、有好的沟通能力;

◆ 问题解决能力,即可以找到解决方法,会做计划,也会寻求他人帮助的能力;

◆ 自主性,指自我独立和对自己的环境有掌控的能力;

◆ 目的性,指自己有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几点,让家长毁掉孩子的“心理韧性”

1、父母的压力,让孩子更加脆弱

视频中的男孩没读懂课外阅读题目,就猛扇自己耳光。让很多网友觉得为什么孩子会如此脆弱,为什么不能“脸皮厚”一点呢?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是现在孩子们所要面对的学习压力太大。

另一方面是父母把太多的焦虑嫁接给了孩子,对孩子期望太大,要求太高,让孩子在面对学习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父母给的压力让孩子无法承受,有的孩子就会情绪崩溃,而有的孩子就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父母的包办,让孩子过度依赖

在日常生活中 ,部分家长喜欢出面帮孩子解决所有问题:

“爸爸,我打不开这个盒子,你来帮我呀”;

“奶奶,你帮我整理书包,我不想动”;

“妈妈,现在我累了,你帮我整理玩具吧”;

父母的包办、代办,影响了孩子成长进步,也养成了万事有爸妈的惯性思维,不再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逐渐丧失独立性,凡事都依赖父母去完成。

当孩子提出类似要求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求必应吗?当然不要,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小问题,如果没有尝试过解决小问题,当有大问题时,自然也会不知所措。

3、关注负面信息,打压孩子积极性

很多家长会说,我不表扬孩子,是为了怕孩子骄傲,我就要捶打他,一分没做好,就用十分的捶打来让他长记性。

“你简直就是一个笨蛋!”

“你怎么这么蠢!”

“你就是爱挑食!”

“你性格太内向了!”

“你什么都做不好!”

这些负面标签不仅影响到了孩子的感受,也影响到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真的就会禁锢到这个负面角色里,往这些负面标签的方向去成长,让孩子觉得 “我就是这样的,我就是这样糟糕。”

家长们,锻炼韧性不等于打压,如果只关注负面信息,伤害的不仅是韧性,还有可能是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家长除了把期望和要求合理化,对孩子放手外,还应教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有位作家曾非常动情地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

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

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

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谁教过我们,我们没有学过。

身为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首先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 孩子的喜怒哀乐你知吗?你可能把全部养育精力投放在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上了。

◆ 你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吗?你可能很少抽空和孩子聊天,平心静气地做朋友。

◆ 你会用友善亲和的方式帮助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吗?孩子作业没有完成,你可能气急败坏,出言不逊甚至体罚,或冷漠相待。

2.正确认识挫折教育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现在很多家长对于挫折教育的看法往往过于偏颇,因而使得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一谈到挫折教育,就想到要让孩子吃苦,例如挨饿受冻、干脏活累活等。

事实上,挫折教育并不等同于吃苦。它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

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因此,家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

3.创造和善坚定的家庭氛围

最好的家庭教育态度,应该是和善而坚定的。

作为父亲,要理性而和善,有力量,但不轻易使用暴力,让孩子在心里尊重你、佩服你。

作为母亲,不能只是感性的爱孩子,还要立场坚定,孩子有什么难处,你可以帮他,但不能没有规矩。

在父母的关爱下经历过适度“挫折”的孩子,心理自然会积极和健康,也不会轻易看低自己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应该教会孩子:

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同时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经历的困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接受改变。帮助孩子意识到,改变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提前为改变做一个计划,可以从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比如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转折期,比如成绩稍微有点下滑,比如与好朋友吵架等等。

各位家长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

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欢迎评论区

留言探讨

来源:微信公众号“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