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正式公布,报告主要包括飞行经过、机组机务人员、适航维修、残骸分布等事实信息。

文章回顾

当天,话题#东航MU5735事故调查初步报告发布#迅速冲上热搜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有很多留言

对报告中披露的信息量提出疑问:

  • 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为何并未透露?

  • 最终结果需要多久才能发布?

首先,咱们昨天已经在文首说明了,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在事故之日起30天内,调查组织国须向国际民航组织和参与调查国发送调查初步报告,其内容通常为当前所获取的事实信息,不包括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事故原因究竟多久才能出来?对此,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勇表示,30天内几乎不可能完成一起运输航空事故的原因分析工作,初步报告一般不涉及原因分析及结论。本次“3•21”事故调查存在诸多困难,目前所能获取的证据较为有限,因此初报主要内容为事故概述、飞行经过、机组机务人员、航空器适航维修、主要残骸分布等现阶段掌握的基本事实信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后续,技术调查组将依据相关程序继续深入开展残骸识别、分类及检查、飞行数据分析、必要的实验验证等调查工作,科学严谨查明事故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本次空难,初步调查报告通报,可能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无法预计调查会持续多久,在何时能取得突破。但应该坚信,在全体调查人员和各种国际专业力量的付出和努力之下,一定会对公众有个负责任的交代。

民航局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表示,航空器事故调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航空器适航状态、飞行员操作、驾驶舱资源管理、天气环境以及空管指挥等多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必要时还需大量实验验证工作。

从历史上看,空难调查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国际上运输航空器事故调查耗时通常在2年以上,而复杂的事故调查耗时会更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ATSB)已退休的飞机事故调查员哈特利(Joe Hattley)称,来自空管的音频和雷达等电子数据很容易核实。但由于黑匣子可能在事故中受损,其数据需要由专家解码,专家将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驾驶舱语音记录仪(CVR)记录了飞行员之间的对话以及驾驶舱内的其他声音。“321”事故中的CVR后来被送往美国华盛顿,由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调查人员解码。此外,NTSB也在帮助解码飞行数据记录仪(FDR)上的信息。

本文综合自公众号:新晚报、民航资源网、

21世纪经济报道、央视新闻、南方+、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等

注: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此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或删除内容!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