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发生时,心房往往不规律颤动使得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数据显示,约有20%的脑中风皆由房颤引起,其病情往往更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也更高。

心电图是重要的房颤筛查手段。房颤的心电图特征包括不规则的 RR 间期(当房室传导功能未受损时)、没有明确重复的 P 波和不规则的心房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来源: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

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的患病率也相应增加,但和高血压和冠心病相比,老百姓对房颤的知晓和了解的程度远未达到预期。

老年、男性和心血管疾病是房颤的主要相关因素

近日,由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等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上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高达1.6%。老年、男性和心血管疾病是房颤的主要相关因素。

这项研究分析的参与者来自中国22个已经建立了省级房颤中心联盟的省市自治区,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共纳入了 114,039 名受访者,平均年龄为 55 岁,其中 52·1% 为女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房颤的患病粗率为 2.3%,并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不同性别、居住地和年龄组的AF患病率

房颤患者更可能是男性、老年人、城市居民、已婚、肥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和 TIA/中风的人。

在对年龄进行校正后,中国成年人群房颤的总体患病率为1.6%,这一结果与此前2004年进行的研究结果相比增长了1.46倍

对此,在讨论中作者表示主要有三个潜在的原因可以解释。

首先,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预计到2040年时,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12.4%增加到28%。人口老龄化和随之而来的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AF 发展和进展的驱动因素。

其次,近年来开发的便捷筛查工具,如智能手表、长期单导联贴片等,极大地方便了房颤的检测和诊断。其他具有智能算法的自助设备为 AF 的机会性筛查提供了更多选择,尤其是在阵发性和无症状 AF 患者中。

第三,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医疗保险支付能力、疾病的疾病管理能力和居民的健康意识都得到了显着提高,因此普通人群就医的频率和房颤的诊断率逐渐提高。

研究还提到,加强筛查和教育,辅以能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方案和政策是中国减轻房颤负担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7年以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就开始持续推进房颤中心建设项目,旨在提升整体综合管理能力,减轻中国房颤负担。

注意这5点,降低房颤发作风险

1.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是增加房颤风险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患者更应控制体重, 将BMI控制在 24 kg/m² 以下, 非房颤患者应将BMI 至少控制在28 kg/m²以下 , 以减少房颤发病风险。

2.酒精和咖啡

房颤患者尤其是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应限制饮酒

有研究显示适当饮用咖啡有助于减少房颤, 但应警惕非房颤相关症状发生, 如心悸等。

3.戒烟

尽管吸烟与房顫相关性并不明确, 但戒烟能够减少心血管相关事件。

4.提高睡眠质量

规律、高质量睡眠可有助于降低房颤发生风险, 长期失眠者应积极治疗。

5.适度运动

过多或过少运动均与房颤及预后相关, 通过瑜伽、太极、走路或短距离慢跑等运动方式适度运动可降低房颤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Prevalence an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April 11, 2022.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2.100439

2.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 26(1): 15-88.

求收藏

求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