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一个平凡的夜晚,一名皮肤黝黑的矿工敲响了延安地委副书记冯文德的门铃,门开后,矿工和冯文德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进入了屋内。

没过多久,矿工走出冯文德的大门,手中拿着冯文德给他的5000元现金。

这是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和冯文德之间的一段故事,而王天乐之所以要找冯文德,全是因为他的大哥路遥在找他帮忙。

当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路遥需要亲自去领奖,但是囊中羞涩的他连路费都掏不出来,不得已只能第二次求助自己的弟弟。

路遥和女儿

而在之前,路遥就已经求助过自己的弟弟一次,那还是1983年,路遥的《人生》获奖,当时的他求助于自己的弟弟。

而王天乐东拼西凑,从工友那里借来了500元给他当作现金,这笔钱他用了大半年才勉强还清。

所以,在路遥第二次求助他的时候,他就知道,工友们是绝对不会再借给他了,所以他只能去求助当时的延安地委副书记,这也就有了刚开始的一幕。

路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慷慨解囊

在和冯文德说明兄弟俩的情况和这个奖项的重要性之后,冯文德虽然有些不知所措,但也没有多说,立即慷慨解囊,借给了王天乐5000元。

带着弟弟给自己借来的这五千元,路遥顺利地到了北京领了奖,获得了5000元的奖金,在回家之后,政府又奖励了他一笔不菲的奖金。

他在还了弟弟帮他借来的这5000元后,把剩下的钱存到了银行里,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笔存款了。

有的人可能要问,路遥这么出名,作品那么多,获得的奖项那么多,不应该很有钱吗?

其实这是大多数人对知名作家的刻板印象,很多知名作家都过得穷困潦倒。

路遥

而对于路遥为什么如此贫困,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最准确的还是海波对他的形容:“他穷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是挣得不多,二是花得不少。”

是啊,他当时挣的钱并不多,两部作品获奖后也只有几千元的奖金,比起其他的知名作家已经算很少了。

再加上他酷爱抽烟,平时的稿费和奖金都大半都买在了香烟上,这二者加起来,也就导致了他“赚得少,花得多。”

二、浪漫主义

《人生》是他的成名作,在《人生》获奖后,他的名声红透半边天,在名誉达到顶点时,路遥却销声匿迹。

同样是在这个阶段,国内的文坛发生了极大的变动,整个写作环境和写作风格都发生了变化,由现实主义转向了浪漫主义风格。

路遥(左)

但路遥并不想随波逐流,他希望自己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拥有自己的特色,在当时所有作家都转向浪漫主义时,他不为所动,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现实主义色彩。

当时的他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作家了,如果他愿意改变自身的风格,写出几部可以迎合观众口味的小说,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

但他没有,他不愿意为了迎合世人而改变自己,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众多庸碌作家中的一份子,不愿意为了几千块的稿费去写一些没有含量的文章。

路遥和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喧哗过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坡,在那里,他与自己的老师共同探讨了许多问题。

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去迎合市场的变化,他应该当他自己。

因此,他放弃了当时主流的华丽至极的写作风格,而采用了自己一向喜欢的风格,那就是务实、粗犷的文学形式。

他认为陕西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文化是值得描写和记录的,他要写出一幅描绘时代变迁的巨著!

路遥

三、儿时时光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他毅然决然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他离开了自己所住的城市,搬到了乡下农村里的煤矿,在那里磨练着自己。

他走进大山,走进田野,走进每一个朴实的陕北农村,观察着那里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

而这段时间的经历,也让他回忆起了自己儿时的时光,那时候的他也是每天在田野里奔跑,他知道,他从小的“爹”就不是自己的亲爹。

他的亲爹由于养不起自己,选择把自己过继给了自己的大伯,自己从小就是被大伯养大的。

路遥

那时候的他只有六七岁,虽然还小,但是已经多少能记一些事了,他还记得那天早上的情形,父亲带着自己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伯父家。

到了那里,路遥便被放到院子里玩耍,他只能在窗户边听到父亲和大伯在里屋说着些什么。

等到父亲和大伯从里屋出来,已经快到晌午,父亲和他做了简单的道别,叮嘱了自己几句要听话之类的,随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而从那之后,路遥就在大伯家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几十年。

路遥墓志铭

虽然父亲没和自己说这是怎么回事,但聪明的他早就知道这是爸爸不要他了,而且他也早就看出来家里孩子太多,爸爸已经养不起了。

而自己是最听话的,如果说不要谁,那肯定是第一个不要自己。

四、梦想翱翔

寄人篱下的日子总是不好过,虽然大伯一家对自己很好,但他始终知道这不是自己家,自己只是寄养而已。

从小他就遭到了村子里很多小伙伴的攻击,给他起外号,专门欺负他,而他也予以反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给欺负他的同学编顺口溜。

路遥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在大伯家日子不好过,但大伯还是想办法供他上了学,那时候他就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文学天赋,虽然很多同学和老师都不理解他这种天赋。

但他却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到六十年代,加加林上太空的消息在全球飘扬,他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心中对这个可以在天上翱翔的男人心驰神往,于是在《人生》中他把男主角起名为高加林,希望高加林可以承载自己的希望冲出这个小山村,达成自己翱翔天际的梦想。

《平凡的世界》

但是当时的他年少轻狂,怎么会明白世界的残酷,《人生》的艺术成分虽然很高,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并没有给他带来多么丰厚的报酬。

因为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欣赏他,一直到他遇到了自己的文学“教父”——柳青。

柳青的文学辈分比路遥要大,二人初次见面是在陕西的一个大院,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后来路遥把自己写的《人生》拿给柳青看,柳青惊为天人,他觉得这本书和这部作品不应该埋没在此。

路遥墓志铭

正是在柳青的帮助下,路遥的《人生》才得以发表,路遥也得以声名大噪,而在此之后,柳青也在文学创作上给了路遥很多帮助。

包括路遥在当初构思《平凡的世界》一书时,也是柳青一直鼓励他,让他坚定了创作的初心。

而路遥童年时期遭受的苦难一直在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对于他整个人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童年的遭遇,才使得他以后有了嗜烟如命的特点。

《平凡的世界》

五、自卑是敌人

“像我这样出身的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种格外的张扬来抵消格外的自卑”,这是路遥对自己的好友海波说的话。

这也是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内心的写照,内心自卑,所以需要某样外在的东西来衬托自己,从而打消自卑。

这样东西在每个人那里都各不相同,在路遥这里就是烟,而他染上烟瘾除了这一层原因,还有另一层,就是巨大的创作压力。

路遥

当时路遥用了两年时间走遍了陕北各个地区,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他觉得自己的积累已经足够多了,于是搬进了自己的小黑屋开始创作。

但在开始写后,他发现他错了,写作不是闭门造车,他在书桌前枯坐了七天,除了写出几页他认为是垃圾的废纸,其他的一无所获。

当时的他状态极差,眼睛里布满血丝,整个人无比消瘦,满脸都是可怕的痘痘。

路遥画像

无奈之下,他又点燃了一根香烟,开始吞云吐雾,就在第一个烟圈吐出的一瞬间,他的脑子里灵光乍现,灵感如同泉涌涌到了笔尖。

他好像是被笔尖控制着一般写下了第一句话: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他感到自己“开窍了”,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香烟不停,笔尖不停,整个屋子里烟气缭绕,很快,一条香烟就被他抽完了。

他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最近几天的成果,不禁泪如雨下,这是他用血和泪换来的。

路遥

六、嗜烟如命

从此他就开始了与烟为伴的日子,当时还是七八十年代,很多人都在抽土烟、旱烟,而他却已经开始抽精品烟了。

中华、黄果树这类的烟他都是一条一条地买,可以说他香烟的消耗量要比他纸张和钢笔的消耗量更大。

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别的作家案前摆放的都是笔墨纸砚,而路遥案前摆放的则是一捆捆的烟盒。

据他自己所说,写《平凡的世界》这六年自己平均每天要抽两三包,收集这些烟盒并不是炫耀,而是一种象征。

路遥

由于出身贫困,路遥在生活上没有其他的要求,对于吃喝玩乐都不屑一顾,终日与烟为伴。

每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穷还要抽这么好的烟时,他都会用自己曾经对海波说过的那句话来回答:“像我这样出身的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种格外的张扬来抵消格外的自卑。”

是啊,从小的贫困和苦难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一块难以磨灭的疤痕,而他则用香烟产生的云雾来遮盖住这块疤。

同时香烟的云雾也是一处通道,是他通向自己内心文学世界的桥梁。

这也使得他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一股股挥之不去的悲情色彩和硬汉情怀,这些既有他本身对命运的抗争,也体现了当时整个陕北地区乃至全中国的抗争和奋斗精神。

路遥曾说过,他要写出一部可以代表陕西风情的作品,他用了六年的时间做到了。

《平凡的世界》一经问世,就在国内文坛引起了轰动,不仅是因为这部书本身的文学成就,还有人们对于路遥这个“不随大流”行为的认可。

路遥和林达

在写《平凡的世界》期间,他每天都要抽烟,而且抽的都是好烟,在80年代,他光每天的烟钱就要二十块打底。

六年下来他在买烟上花了六万块,按照当时的物价,六万块已经能在城市里买好几套房产了。

而长期抽烟,导致路遥的生活非常困难,整体保持在入不敷出的情况。

但是就算再困难,他也始终坚守本心,当时的他名气是很高的,他完全可以写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书来卖钱,但是他没有。

路遥(右)

七、自己的苦行僧

他自己说过:“我写书的目的不是想获得物质上的钱财,而是通过写作这一行为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

虽然物质上非常困难,但他始终没有向世俗低头,而是十年如一日地钻在屋里进行创作。

他对于创作已经不单单是创作了,而是一种灵魂的升华,和对世界的回馈,虽然世界带给了他苦难,但他没有生气、没有气馁。

他反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世界带来一部传世不朽的经典,他不仅在文学上是个苦行僧,在心灵和生活上都是苦行僧。

路遥和林达

而长年累月的抽烟和久坐也使得他的身体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当时的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常年的久坐也让他的颈椎、关节等地方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些疾病一直困扰着他,使得他的创作越来越困难。

但他仍然没有被打倒,他在生活上仍然很节俭,仍然是粗茶淡饭、麻衣布鞋。

唯一的支出就是买烟,并且在他病情严重的时候,也是香烟缓解了他一定的痛苦。

路遥和好友

路遥的这种生活方式也传到了外界,在文坛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有很多人都在指责他这种生活方式,认为他太奢靡浪费,也有的人认为他这种方式是走资派的生活方式。

在面对这些质疑的时候,他始终是平平淡淡,不会企图去和人们争论什么。

在他眼里,那些为了功名利禄去写作的人都是碌碌无能之辈,他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封妻荫子,都是在名利场中挣扎的人。

而他写作的目的不带有一丝世俗的欲望,他是单纯地为写作而写作,为了帮助中国文坛的进步,为了写出一部真正代表陕北文学的作品。

路遥(左二)

终于,他成功了,《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囊中羞涩的他没有路费,还是靠着自己的弟弟才借来了路费,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领奖之后,他成为了陕北文学的代言人,名声大噪,各种采访、各种活动纷沓而来,但是他却彻底病倒了,长年的肝病使得他只能躺在病床上。

路遥

八、最后心血

在组织的安排下,他被送到了西安一家医院里进行治疗。

但是他的情况太恶劣了,最有名的医生也无能为力,1992年,他在医院死于肝硬化腹水,年仅43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在笔耕不辍,即使在病床上,他也要坚持创作,在去世前留下了《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作品。

这部5万字的短篇小说凝聚了他一生对自己的审视和最后的心血。

路遥

纵观路遥的一生,基本都是在苦难和折磨中度过的,但他面对这种苦难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背负着巨大的痛苦慢慢前进。

在《平凡的世界》获得巨大成功后,他没有被名利冲昏头脑,而是利用自己最后的时间写下了最后的著作。

而他的一生如果要用什么来总结的话,那就需要用他自己说过的话:“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是要热情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