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1175期,喜欢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给个关注!

作者:小树叶

董成宝,北宋时期曹州人。故事发生那一年,董成宝刚满20岁。其父董有明患有腿疾,不能干重活,其母靠着给人家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一家人勉强可以糊口。

其父有一位挚友,名叫赵子洋,是一个手艺精湛的老铁匠,方圆几十里内的乡民,都知道他的名号。

有一日,董有明拎着鸡蛋前去镇上找赵铁匠。午饭时候,两个人一边闲聊一边喝酒,董有明遂将来意表明。

“赵兄弟,老哥有一件事要拜托你,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啊?”饮下一杯酒后,董有明朝着赵子洋轻声说道。

“董兄,你我三四十年的交情,有何事不能说?董兄放心,但凡能帮上忙,老弟自会义不容辞!”赵子洋一边敬酒一边回答道。

“你也知道,我年轻时候就患有腿疾,行动十分不便。眼下岁数大了,实在干不动重活,可是家里人都等着吃饭呢。我寻思着你能破例收我儿为徒,教他打铁手艺,我家温饱也就不成问题了。”说完,董有明端起酒杯朝赵子洋敬酒。赵子洋不敢怠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赵子洋低下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董兄,你也知道我的手艺乃是祖上相传,按照父亲的遗言,不能收外姓人为徒。不过董兄家里的情况实在艰难,再者说你我又是这么多年的挚交,这个忙我若不帮还算什么朋友?家父生前只是说不能收外姓人为徒,但没说不能将手艺传给外人,以后我与贤侄不以师徒相称,这事就迎刃而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有明一听这话,不禁潸然泪下,他朝着赵子洋拱手说道:“赵兄弟对我家的这份恩情,在下没齿难忘,日后我定会报答!”

“董兄你这是说哪里话?羞煞我也!”赵子洋赶忙起身,拱手回礼说道。

晚上睡觉前,董有明将儿子叫到身前,说道:“我今日已经与你赵叔伯商量好,明日你就去他家,以后好好跟着赵叔伯学手艺,可别辜负了他的一片好心啊!”

“爹!我知道了,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良苦用心!”董成宝坚定地说道。

第二天清晨,董成宝吃过早饭后辞别爹娘,朝着镇上赵子洋家里走去。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董成宝到了镇子上。随便一打听,就找到了赵子洋的铁匠铺。

“赵叔伯,小侄来了!”董成宝走到铁匠铺子门口,朝着赵子洋说道。

赵子洋见他来了,面带微笑,朝着他走了过来,说道:“贤侄快进来!”

两个人闲聊片刻后,赵子洋领着他去了后院。赵子洋一边走一边说:“叔伯祖上有规定,不能收外姓人做徒弟,所以你我以后不能用师徒相称,你还是喊我叔伯好了。”

“我明白,赵叔伯!”董有明之前跟董成宝说起过这事,他自然知道。

从这天开始,董成宝开始跟着赵子洋学习打铁的手艺。他每天一早赶到赵子洋家里,天黑下来就回家。赵子洋诚心教授,看得出此人十分重义气,那董成宝自知机会来之不易,学艺十分用心。

有一日黄昏时分,董成宝帮着师父收拾好店铺,欲要起身回家。赵子洋喊住他,说道:“你婶婶买菜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不如今晚就在叔伯这里吃吧!”

“不麻烦叔伯了,爹娘不知情,若是回家晚了,我怕他们担心我。”董成宝说道。

“既然这样叔伯就不挽留你了,回家路上当心一些!”

“知道了,叔伯!”说完,董成宝离开赵子洋家,朝着家里走去。董成宝刚走了一会儿,婶婶王氏就回来了。

“成宝回家了?”王氏问道。

“嗯!他刚走一会儿!”赵子洋回答道。

“子洋,刚才我去集市上买菜,听那些人说,镇子外的那条荒野路上来了一位陌生老翁,每到天黑下来,那个老翁就会拄着拐杖见人就主动搭讪。据说已经有人被骗走钱财,还有人险些丧命。眼看着天快黑了,成宝会不会出啥事呀?”王氏担心地说道。

“啥?真有此事?”赵子洋闻言后站起身来,瞪大双眼询问道。

“我也是听那些人说的,随声附和的大有人在,应该是真的!”王氏又说道。

“现在这世道,坏了!成宝回家就要走那条路,不行!我得去追他!”赵子洋说完后转身就要跑。

“子洋,你若是遇到坏人怎么办?万一人家有武器呢?”王氏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倒是提醒我了!”赵子洋说完后,跑到后院,抄起打铁用的铁锤跑出门去。

此时的董成宝已经出了城,独自走在城外那条荒野路上。夜风微微袭来,吹得董成宝不禁打起了冷颤。

董成宝裹了裹身上的单衣,继续快步向前走着。赵子洋扛着铁锤,快速朝着城外跑着。

董成宝因为年轻,腿脚麻利,他脚下的步子走得很快。走了一会儿,他隐隐约约瞧见前方似乎站着一个人。

因为这条荒野路是通往镇子的主路,遇见行人也算正常。董成宝没有多想,快步走了过去。

走近后,董成宝才发现原来那人是一个驼背的老翁,手里握着一把拐杖,背对着他。

“天已经黑了,这位老者怎么独自在这里?他家里人呢?”董成宝觉得奇怪,于是经过老翁时不免多看了几眼。

看着背影,甚是陌生,董成宝急着赶路,转过头继续朝前走。赵子洋借着月光一路小跑,此时他已经跑出城外,也到了那条荒野路上。他不敢耽搁,继续猛追。

董成宝与老翁擦肩而过后,又朝着前面走了几步,忽然身后的老翁转过身子,询问道:“好心人留步!”说着,老翁慢慢地朝着董成宝走了过去。

董成宝听见声音后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老翁。老翁闭着眼睛,步履有些蹒跚。

“您要去大陈庄吗?那里离着很远,这么晚了,您去那里干什么?”董成宝询问道。

“老朽此次前去是走亲访友的,只是到了晚上老朽的眼睛就看不清道路,还请好心人能带我去一趟!”老翁继续说道。

董成宝仔细看了看老翁,发现面孔十分陌生,听闻老翁如此一说,董成宝动了恻隐之心。他思忖片刻后说道:“好吧!那我带您走一趟吧!”

“多谢好心人了!”老翁说道。

董成宝弯下腰,握住老翁的拐杖,牵着老翁欲要前行。此时的赵子洋隐隐约约看见前方站着两个人。

他没有停息,一鼓作气地跑了过去。借着月光,赵子洋看清两人的穿着。其中一个正是贤侄董成宝,另外一人的穿着打扮跟妻子王氏所说的一模一样!

“劫财的肯定就是他!”赵子洋心里说道,他朝着董成宝大喊道:“别去,离他远些!”

突如其来的喊声,在静谧的黑夜里显得格外响亮。董成宝听见喊声后赶忙转过头,此时的赵子洋已经跑到近前。

“赵叔伯,你怎么来了?”董成宝疑惑地询问道。而旁边的老翁却本能地后退了几步,一只手则偷偷地伸向后腰处。

“贤侄,离他远些,快到我这里来!”赵子洋一边说着一边将铁锤举了起来。董成宝放下拐杖,一个闪身来到赵子洋的身边。

“叔伯,这是怎么一回事?”董成宝询问道。

“那可不是一般的老翁,他可是只认钱不惜命的贼!”赵子洋说完后,举着铁锤往前跨了一步。老翁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右手里多了一把尖刀,在月光下发着冰冷的刀光。

“在下是镇上的赵铁匠,精通铁器,闯荡过南北,略懂一些拳脚功夫。兄台若是强取,在下和贤侄只得奉陪。若是兄台就此离去,在下也不会追究,不知兄台意下如何?”赵子洋举着铁锤,表情从容,言语甚是淡定。

“久仰赵铁匠的大名,在下自叹不如,就此别过,还望赵铁匠勿要追究!”老翁拱手说道,随后他收起了尖刀,后背突然直了起来,拎着拐杖快步跑走了。

“啊?他不是老人啊?原来是装扮的!”董成宝看到这里才明白过来。

“他走了,我们安全了。你刚走,你婶婶就回来了,她听说这里来了一位陌生老翁,主动搭讪强抢路人钱财,还有人险些丧命,我得知后赶忙追你来了,还好及时赶上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赵子洋说道。

董成宝一听这话,后背上的汗流了下来。他“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地,说道:“今晚若不是叔伯相救,小侄怕是凶多吉少了,叔伯的救命之恩,小侄日后定会报答!”说完,董成宝如小鸡啄米般磕起头来。

“贤侄,你快起来!我与你父亲是挚交,他放心将你交给我,我就要保证你的安危,要不然就失信于他了!”赵子洋一边说一边将董成宝扶起。

为了避免再有事端发生,赵子洋护送着董成宝回了家。董有明将赵子洋请进家门,得知董成宝的遭遇后,董有明感激涕零,欲要双膝跪地感谢赵子洋的救子之恩。赵子洋哪里能肯!赶忙将他扶住。

当晚,赵子洋在董有明的执意挽留之下住了下来,兄弟二人秉烛夜谈,聊到很晚才各自休息。

董成宝感恩赵叔伯的施救之恩,一边学艺一边帮着叔伯打理店铺。两年后,董成宝学艺有成,在隔壁镇子上开了一家铁匠铺子。因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手艺精湛,名声越来越大,店铺的生意也十分红火,董家再也不用为温饱发愁了。

董成宝时常会去看望赵子洋,因为赵子洋膝下无子,董成宝视他为亲爹一般赡养,赵子洋去世时,董成宝一手操办,亲手将赵子洋入土为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有言: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通过这则故事,我们看得出来,赵子洋念及兄弟之情,将不外传的手艺交给董成宝。后来在得知董成宝有危险时,赵子洋一路狂追,在紧要关头奋不顾身救了董成宝,这足以看出赵子洋是个重情重义、言而有信的人。

董成宝铭记赵子洋的施救之恩,即便在他名利双收时也没有忘记恩公赵子洋,除了经常探望外,还担当起赡养赵叔伯的义务,后来亲手将赵叔伯安葬,这说明董成宝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总结到这里,故事的寓意已经明朗。小树叶觉得,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那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立于天地之间,万万不可做忘恩负义的人啊!

本期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如果您喜欢,还请帮忙点赞,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声明:民间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道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