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坚决落实中央有关国家安全工作部署要求,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金融、能源、粮食等重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固,呈现趋势向好、结构更优、动能转强、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用实际行动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安全的强大力量。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近年来,我市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现代中医药、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5个海河实验室加快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首次实现实验室条件下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生物合成,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应用于我国空间站,断热稀土涂层打破国外垄断。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9000家。

为从严从细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市实施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智能科技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1%。制定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着力发展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12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建设“津产发”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平台,累计建成5G基站4万个。

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加快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投入运营,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出台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一企一策”推动国企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能源安全上,我市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特高压电网形成“两通道一落点”网架结构,电网“1001工程”全面完成,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燃气管网形成“南北两横+C型贯通”主干架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煤炭消费比重大幅降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清洁化方向转变;能源惠民水平有效提升,煤、油、气、电、可再生能源等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不断完善,清洁取暖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实施,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1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60万亩,产量249.9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27.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率继续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储备保障水平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