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国麟:字一功,号九鼎斋主。1956年出生浙江绍兴,非遗武中奇书法技艺传承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艺术家,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资质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院理事,中国人民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亚洲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美文化交流大使,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已正式录入中华兰亭字库,三江学院教授,盐城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武中奇书法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武中奇书法艺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心主任…

览天下文章,养浩然正气

正大气象 书道传承

——记著名书法家徐国麟——

文 | 林智贤

书法家武中奇树立了当代书法的一座丰碑,在红砖上练字而成就大师的传奇,成为当代书法史的汗青表铭。大师功勋需要奇人去弘扬,需要贤家去传承。当代著名书法家徐国麟先生,深谙武中奇书体精髓,全面地继承了大师的翰墨衣钵,成为武中奇书法的卓越传承者和弘扬者。把徐国麟的书法作品与武中奇大师的书法作品放在一起对比观览,世莫能辨认。特别是功出一体的精气神,正是前后相承的新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国麟先生痴习书法数十载,博涉多优,志在书以载道。他自遇武中奇书法便认定壮士拔山伸劲铁的书风,正是书以载道的新经典。他不但崇敬武体雄健曲铁的书法风格,并且万分敬仰武中奇大师的人格力量,所以习成武体既有书法风格的精研覃思,也有德艺双馨的历练自觉。正是因为徐国麟习修书法有站高瞻远的精神定位,所以他的书法可以写得气象正大,当代书坛真君子的内修与当代书坛文化侠者的风范融为一体,让他的书法风格在弘扬武体精髓的同时,又建树而不拘,具有自成一格的新气象。刚柔相济写金书,高低相倾悟书道,书如其人,真实不虚。

虎啸龙吟

徐国麟书法极其重视力量感的塑造。执笔在手,运笔在心,心正不偏,纵使结体险绝无限,总有定海神针一般的重心,可以把每一个结体诡奇的字形最终归结为不偏不倚的平复。笔作险绝万万千,字依重心写端正,所以其书法落笔成墨之际,最富丰姿多彩的无限变化,一划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八面出锋,笔势纵横,笔笔放得出,收得回,体现着极强的笔墨控制力。完具法度要义,不失变化精彩。这种书法自然有极强的可读价值,越看越有滋味,越品越有内涵!正是武体书法的精髓传承,让徐国麟可以在笔下写成武体书法的新功勋。

平安即是福

笔与墨相合亦相争,大笔一挥,枯墨飞白,力与意合,写得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铰笔一转,细笔润墨,写得出牵丝映带,纤纤如新月之出天涯。他执笔写行草,书法线条类万物之象,可以作秋鹰逐兔的惊心动感,也可以作激楚浪以成文的翩翩洒脱。他全面汲取历代文人书法的笔墨意象,以文化的视角表达书法的人文气息,让侠之勇与儒之雅相依相辅,运化笔墨,浊以静而徐清,安以动而徐生!时时刻刻守此书道,正是道法自然的要妙塑造。

弘扬大师功勋,传承书道秘籍。徐国麟不写毫无法度的江湖体,也不作矫揉造作的展览体,专事以书抒情的文脉正宗,所以其书法拥有艺术与文化的双重影响力。让这位弘扬武体书道的书法贤家其名大著。

(本文作者林智贤系著名书画评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天地正气,握风云际会

文以载道 心迹外化

——评徐国麟先生书法之道——

文 | 徐文景

一切事物的价值,根源于人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根植于这种需求的满足的客观评价。这种评价,自始至终贯穿于对该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却又不是一成不变,存在着诸多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这种价值评价的评判不仅体现在人、事以及特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需要和认同的追求中,而且又能违背一定的自然规律和思想意愿。物质产品如此,精神产品也然。

艺术是精神产品,不同于物质性的实物,价值如何,难以评判,也没有准确的答案,更不好用金钱来衡量。可以说它有价,也无价,而且随着时代、对象、需求和目的的不同,价值则迥然有异,结果也大相径庭。精神价值,虽说超越物质,却常常要用物质的价值来量化。这是世俗价值的尺度,也是精神产品价值评判的困感所在。换句话说,精神的价值是在精神和物质的相对关系中实现的,却未能超越这种关系。这是世俗思维的悖论,是传统价值观念的逻辑谬误,也是价值的怪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古往今来,不乏这样的例子。王甫提为福先寺作记,据说每字素要素绢三匹,可谓价值可观;郑板桥字画,虽不入主流,一度边缘,偏安扬州,但徽商买账。后来,他仿效清初明遗老戴易,干脆来点“创意”,明码标价,一幅作品的价格不下三品官员的月薪,并公开声明,不接受赊欠,不接受物品——“礼物、 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虽说略显自命不凡,炒作成分大于现实意义,却也是时风所趋,不然谁敢如此撒野?无独有偶。王羲之不好意思了,他为和尚写道德经,仅换得几只肥鹅,韩愈为人作墓铭,也收到不少馈赠,但仅仅停留在“礼尚往来”的回赠上,并非真正意义的等值交换。也正是由于此,李白曾坦言:“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这不是无端感慨,完全是牢骚满腹的激愤和无奈之叹。不过也难怪,考诸李白的实际生活,确实是窘境之下的宣泄;梵高则是更惨,一生作品颇丰,品质也是上乘,生活却穷困潦倒,人生似乎跟他开了个极大玩笑,生前步履维艰,精神濒临崩溃,死后留下一大批作品,张张过亿。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人间少伯乐。

虎啸松声远,龙腾海浪高

不过,真正懂得艺术价值的还数李白先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真正欣赏艺术的,莫过于宣城的汪伦。他把李白请到宣城,吃喝玩乐全包,不求回报,方便的话写首诗即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切、豪放、洒脱,实话实说。所以,艺术作品的高低,除了自身价值的不可或缺,关键还在于其欣赏性、受众性和社会性,否则将优劣难辨,甚至以优为劣以劣为优。

评价徐国麟先生书法也是如此。可以说价值很高,也可以说不一定。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真正价值究竟如何,除此之外就是评判者的品行和境界如何。即便是真理性的东西,也不乏否认者;哪怕是权威,也不敢保证一定被认可。别的不说,就国麟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因子"上,我认为少有能出其项背者。更何况还有大量的“书粉”,诸多的“招牌”,络绎不绝的拜师学艺者。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平安南京

徐国麟先生是个热情豪放的人,但我与他的交往却清淡如水,类似于君子之交。他和我同是南京人,也都姓徐,所以感情上就更进了一步。我知道他是大书法家武中奇的弟子;我也知道他本人曾多次获得过书法上的各种表彰和奖页,有些甚至是国际性的;我还知道南京有不少大大小小单位的招牌出自他手,可谓声名鹊起。但我从没与他谈论过有关书法创作的问题,更没去他的办公室或创作室过多的打扰。

平心而论,他的书法,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喜欢。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有同感。喜欢与不喜欢,虽然不一定是评价书法最重要的标准。喜欢就是好,不喜欢就是不好,这是常识。但如果进一步考量,其实这喜欢,是一个很不低的评判标准。书法自起源始,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喜欢可能是“始作俑者”。从古到今,几乎所有被公认的书法艺术大家,他们的书法,都是大家喜欢的,可以用热爱来形容。但“喜欢”,这样一个简单的对书法艺术价值的常识的判断尺度,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不得而知。这涉及诸多复杂问题,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书法家的作品,首先要让人喜欢,这是通用标准。书法家之所以能写出人们喜欢的书法作品来,起码有这么几个要素:一是他自己首先是个喜欢书法的人,是毫无私念的热爱,走进书法艺术殿堂也是天性所致;二是他必须在书法上下过一番苦功夫,并持之以恒几十年以上。三是他必须熟悉书法演变的历史,并精心研读过那些被历史公认的书法大家的法帖。四是他对大众的艺术审美喜好,有敏锐的感受力,能在揣摩艺术美的基础上,再从大自然的事物中得到启发和灵感,进一步地创造人们所喜欢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油上海

事实上,古往今来能把书法写得好看而又让人喜欢的人不在少数,但能把书法写得既符合专业标准,也适应大众的审美趣味,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的,并真心实意热爱书法艺术的却并不多见。当然,仅仅把书法写得让少数人喜欢还不一定是称职书法家,只有把书法写出自己的独特性又真正让大众喜欢之、巷间认同的,才够得上书法家的称号,否则就只能叫“写字”,顶多是个“票友”。

严格来讲,书法有三个阶段的历程。即写字、书法(或“法书”)、书法艺术(日本叫“书道”)。“写字”人人皆能,是实用性需要,有硬笔和毛笔之分,书法,好像就是写字,但绝不仅仅是写字:“法书“阶段,也仅仅是有一些书法的技巧和章法经验而已,产生的“作品”还不完全是艺术,顶多有些艺术倾向罢了;只有到了“书法艺术”(“书道”)的阶段,才能真正算作书法,才能称为书法家,其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在这个层面上,人文修养深的,格局大的,思想境界高的,就是书法大家,有些甚至是大师。现在一些人,尚在“法书"阶段就迫不及待要标榜了,甚至还在“"写字"阶段就自诩的也大有人在。现实生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平庸与否是量的差别;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差异则是质的不同。

这次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遍这个世界,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下自己。

徐国麟先生的书法,是艺术,何种程度,何种档次,不妨先不作评判,他尚才花甲之年有余,为时尚早。中国艺术讲究大器晚成,如火纯青之际乃耄耋之年,这之前都是不真实的、不成熟的。齐白石、黄宾虹等巅峰之作都处在这个年龄,古往今来的大家也莫不如此。但可以肯定是:国麟先生的书法独特,有个性,无修饰,本性使然,人见人爱,社会广泛认可。这就说明了一切,再评判反而成了一种多余。

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书法艺术的起初,本来是实用的艺术,大多数名帖书家都是实用性书写的产物。写作者写时大概不会想到是不是艺术创作,更没想着一定要写出流传后世的法帖。但时至今日,书法早已失去了大部分实用功能,因而也丧失了大部分自然之态。书法家提笔即进入“创作”,想着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力透纸背”如何“藏锋”,如何“锥画沙”“屋漏痕”,如何“知白守黑”,如何“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等,很多“个性”和“率真”都是做作,完全是设计出来给人看的,与真正的书法艺术的本来则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很麻烦的,但又是活生生的现实,无法逆转。有人认为,只有少数的书家,还能尽量地克制表演欲望,剔除功利性,使书法的写作力求保留一些自然之态,初心之本。这是值得庆幸的。

精气神

徐国麟先生就在努力这样做。虽然在社会的大潮中略显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但首先保证的是,自己的书法是本真的,有自然之态的。这不仅表现在个性的表达上,也表现在率性的偶得上。可以说,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自由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可以说,作者的真实情感无修饰地流露笔端,没有设计,也没有做作。心迹的外化,笔迹的内化,简单和抽象线条的迹化,情感与心境的诗化,变幻出丰富的节奏与韵律,并有意无意地负载了主流价值观念,承担着“传道"的重任。“文以载道”的艺术教化和古训,在他这里,得到了新的演绎和诠释,且充分、质朴、自然、轻松,淋漓尽致。

他拒绝“纯技巧”书写运动,拒绝“纯艺术”的天真,祛魅化、去崇高化,也不接受某种终结论的理由,在书法艺术的大众性和社会性上,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把握着时代的脉搏,另辟蹊径,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当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的“独角戏”,并自编、自导、自演,别开生面,游刃有余。这也是我喜欢国麟先生书法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