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出炉,180个项目(人)获奖。广州大学5项成果获广东科技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科技合作奖1项。此外,以非第一单位获得一等奖1项。

广州大学获奖项目中,化学化工学院刘兆清教授主持的“清洁能源材料与功能化器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向建化教授主持的“复合吸液芯微热管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土木工程学院周孝清教授主持的“公共机构数字化绿色改造技术集成方法和应用”项目,以及焦楚杰教授主持的“绿色高性能砂浆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物理与材料学院外籍教授巴丹尼(Denis Bastieri)获得科技合作奖,这是广州大学教师第一次获得广东省科技合作奖。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高鹰教授参与的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清洁能源材料与功能化器件”项目

发展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获得高效清洁能源与能源存储装置的重要途径。其中,电催化剂是能源转换和存储的核心,起到了提高转换效率和选择性的作用。然而,高效电催化剂的简易制备、催化动力学过程调控以及器件功能化调控等仍存在诸多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洁能源材料与功能化器件”项目示意图。

为此,刘兆清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催化剂简易可控制备,碳基/金属耦合材料的结构组成、电子态优化及催化机理,镍基超级电容器的设计与功能化调控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团队通过深入研究界面反应过程中的电荷交换路径和相互作用模式,实现了电极/电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和器件优化。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电化学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基础应用研究发展。

“复合吸液芯微热管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

近年来,随着高集成度芯片热流密度的提高、散热空间的不断压缩,其热控制问题愈加严峻,已成为制约高性能微/光电子芯片发展的瓶颈。

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了金属纤维加工新技术,提出了模压-低温固相烧结技术和粗糙表面金属纤维吸液芯成形工艺,解决了微细金属长纤维难以连续制造,以及纤维烧结参数影响复合吸液芯的孔隙率和渗透率等难题。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发了整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吸液芯微热管制造新工艺及关键装备。

复合吸液芯微热管应用。

目前,复合吸液芯微热管已在多家公司投入规模生产,实现了在大规模IDC机房热管理和穿戴设备等不同场景的创新应用。

“公共机构数字化绿色改造技术集成方法和应用”项目

公共机构具有建筑多样、功能复杂、分布稀疏、使用时间长等特点,同时建筑数字化运维刚刚起步,缺少数字化基础支撑。

项目团队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以改善室内物理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构建的数据库和计算模型为基础,率先对国家机关、教科文卫体等不同类型公共机构进行了绿色化设计和改造方法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化改造技术集成创新实践,提升了公共机构绿色数字化改造技术和智慧城市建筑基础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典型建筑数字模型和建筑基础数据库。

项目整体成果推广应用于唯品会总部大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基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工程项目,提高了环境的热舒适性,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绿色高性能砂浆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

科研团队经过11年的校企联合科研攻关,在绿色高性能砂浆研发与应用领域取得系列成果。例如,团队提出了砂浆流变学的“膜厚度理论”及其试验方法,推动了砂浆流变学发展;提出将粉体固废“浆体替代法”应用于绿色高性能砂浆的研发,实现了固废的高效利用与水泥用量的降低,为固废资源化应用于绿色高性能砂浆开辟了新方向。

项目团队成员展示砂浆研发试验。

同时,探明了纳米材料对再生玻璃粉砂浆微观结构、新拌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高性能再生玻璃粉砂浆的生产提供了新思路;研发出抗裂、抗渗性能优异的砂浆,构建了三参数的砂浆收缩开裂模型和多因素耦合机制下的砂浆渗透模型,揭示了聚丙烯纤维和纤维素醚提高砂浆抗裂性能的机理,以及绿色高性能砂浆的渗流流量时变规律;形成了绿色高性能砂浆生产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成套技术。

巴丹尼教授获得科技合作奖

巴丹尼教授。

巴丹尼教授为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广州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性能计算、大数据、高能天体物理,致力于通过并行计算提高天文观测数据处理效率。巴丹尼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文联合基金项目,5项意大利科研基金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得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前1%高被引科学家。

【记者】汪祥波

【通讯员】张芳

【作者】 汪祥波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