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来源 | 医师报

疫,民皆疾也。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交叠着与疫病作斗争的顽强不屈。中医作为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人的奋斗一直没有停歇。

当下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适时总结回顾,进一步打好中医药抗“疫”高质量“组合拳”,4月14日,《医师报》特别策划“守‘沪’战‘疫’ 中医药的力量与担当——连线上海抗疫一线专家讲述抗疫故事”直播活动,邀请了奋战在上海抗疫一线的8位专家讲述抗疫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直播活动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在线播出,同时在光明网、央视频、新浪新闻、搜狐视频、百度健康、今日头条、海上名医、知乎等11家媒体同步转播,在线观看人数超70.6万人次。

援沪医疗领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W3舱执行院长李志强是一名外科医生,他打趣道:“是不是在大家的印象中,外科医生是最不相信中医的?然而我恰好是个另类,我特别相信中医,对中医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预防流感的方式就是喝中药,那时的西药不多,学校为了预防学生感冒,老师会带一些板蓝根到学校,支起一口小锅给学生们熬药。因为苦,所以同学们都是捏着鼻子喝药。这个场景也一直深深刻画在我的脑海中。”李志强在会上说。在全球各种文化里,中华民族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这与中华民族的健康一直得到中医药的保障密切相关,才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李志强回忆,中医药在2020武汉抗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彼时全国 4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13%是中医药人员。此外,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三药三方”得到了有效验证。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中医药突出的成效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积极评价。

2020年2月5日,李志强受命前往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进行抗疫工作,他回忆:因为对疾病的未知,且当时物资较缺乏,所以大家都很恐慌。黄璐琦院士领衔的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研制出的化湿败毒颗粒就在方舱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时防护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他们还给医务人员服用预防方剂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也能起到心理支持的作用。这次参与上海疫情防控,他也将方剂带来了,要求来上海的医疗队所有队员每天喝预防方剂。

李志强表示,中医更讲究精准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即精准诊疗的精髓。中医会针对症状结合季节、气候、饮食,及患者本身的体质开展系统性治疗。“在我个人看来,中医更强调的是要通过药物或调理,来增强自身免疫力。”

“在我个人看来,中医更强调的是要通过针灸和药物等综合调理手段,来增强自身免疫力。”李志强指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发挥中医药独特的优势,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同时也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重大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医药的忠实拥护者,我希望国民都能对中医文化瑰宝保有正确的认识,也希望早日战胜疫情。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张玉辉,版 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