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主持的“香稻增香增产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大学以25项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一,其中,中大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的“无缺血器官移植的发明与临床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大学12项成果获奖,其中“钢-混组合桥梁先进建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工此次获得一等奖数量居全省首位,达11项。其中“动态表面海洋防污材料及配套防护技术”打破了国外防污染技术的垄断。

扫一扫获取 更多教育资讯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揭晓

4月15日,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共评选出自然科学奖22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技进步奖142项和科技合作奖4人,合计180项(人)(突出贡献奖空缺)。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广东高校表现依然突出,27所高校主持或参与了近七成的获奖项目。广东各大高校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并密切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相关领域攻坚创新,创造出了一批具有重大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成果。

■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姚雨丹 陈海丹 李振昭

通讯员 吴立坚 卢庆雷 李伟苗 王若琳

高校你追我赶 成果全面开花

展现科技创新高校作为

记者梳理发现,在三大奖项中,27所广东高校的身影出现在119项大奖中,占获奖项目总数近七成,获奖数量与占比情况接近于2020年度。其中,有5所高校的获奖总数不少于10项,中山大学以25项位列第一,华南理工大学22项,暨南大学15项,深圳大学12项,广东工业大学10项。

与2020年度相比,深圳大学与暨南大学表现更加突出,获奖总数均增长6项,尤其是深圳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数量增多7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同样表现不俗,获奖总数均增长3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更是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并一举获得1项一等奖。

从高校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情况来看,19所高校获奖86项,占获奖项目总数近五成。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数量前三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在高校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总数86项中占比超四成,共38项。

就奖项级别而言,广东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28项,占一等奖项目总数近六成;获得二等奖58项,占二等奖项目总数超四成。其中,中山大学凭借7项一等奖仍居首位,华南理工大学以6项紧随其后,南方医科大学以5项位列第三。深圳大学获得4项,暨南大学获得2项,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均获得1项一等奖。

就奖项种类而言,22项自然科学奖中有19项,12项技术发明奖中有7项,142项科技进步奖中有60项,第一完成单位皆为广东高校。自然科学奖更是仅1项没有广东高校的参与。

相较于上一年度科技合作奖得主的主要合作单位均为科研院所,2021年度均为广东省高校,包括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大学4所。

靓丽的成绩单充分展现了推动科技创新的高校作为。广东高校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东省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推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发挥专业优势 聚焦特色研究

特色学科成果榜上有名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可谓广东各大高校展现综合科研实力与成果的大舞台。其中既有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在多领域开花的“多面手”,也有一批专注在一条赛道上狂飙突进的特色高校。

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各科研团队始终发挥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院校的地缘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2021年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涉及石化机组故障诊断、油气管道泄漏检测和石化高盐高浓度污水处理,紧紧围绕石油化工方面的关键技术与需求。

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学科的华南农业大学也不甘示弱,在本届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共有9项成果获奖,共有7个获奖项目都与农业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获奖项目的研究范围涵盖了香稻增香增产、提高杂交稻品质、鸡球虫病疫苗研发等。同样以现代农业科学为特色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也榜上有名,其“糖蜜发酵废液制备系列有机碳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医科院校中,南方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表现亮眼。其中南方医科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获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医药卫生领域与中山大学并列全省第一,研究范围覆盖了肝癌、肿瘤液体活检、严重肢体创伤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则专注中医疗法的创新,包括针灸治疗、靳三针疗法和“伏毒”理论构建等,推动中医的推广应用,已连续4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药科大学也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立足现实需要 解决“卡脖子”问题

多个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安全问题也与日俱增。由暨南大学翁健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复杂用户环境下数据安全理论与方法”项目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其瞄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安全保护问题,设计了系列安全高效的可扩展多功能密码方案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研发了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平台等,助力解决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科技创新。今年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广东高校还有不少研究项目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深圳大学李勇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的“钢-混组合桥梁先进建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瞄准“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型绿色环保建筑领域,实现了建材的减重节约和造价的降低。除此之外,华南理工大学的“道路工程低碳维养及循坏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暖通空调系统能源流动态优化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也围绕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除此之外,广东高校的创新项目还积极填补关键核心技术空白,奋力摆脱被“卡脖子”的问题。如针对我国在关键树脂方面缺乏知识产权,95%防污涂料为外企产品的“卡脖子”现状,华南理工大学的“动态表面海洋防污材料及配套防护技术”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动态表面防污”策略,打破了国外防污技术的垄断。再如南方医科大学的“肿瘤液体活检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针对的是液体活检在应用转化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院感防控智能医疗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则填补国内外高端防控机器人空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东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已经走出实验室,服务于现实生产生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次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里,不少高校的研究成果都运用到了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实际应用中,创造了重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