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晓佳一】记录乡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谢谢关注!

从九十年代开始,农民加速了进城的速度,从半工半农过渡到了以工代农来实现家庭财富增长和生活保障,这就有3亿农民工群体,而背面则是乡村人口日益减少,人才缺失,发展迟滞,形成了大量空心的农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繁华喧嚣的都市相比,农村空旷且宁静,每年春节一过,就看到打工大军集中出门,留给农村的只有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童还有部分留守妇女。

在外出人口流出较多的大省,数千人的村庄在平日里能够剩下几百人就算不错,更多的山区里也许十不存一。

而在此背景下,无数的村庄被消失,从现在往前推30年,超过130万个自然村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其中有自然因素造成的消失,而更多的则是在合村并居、拆村并镇之下加速了农村消失的速度。

乡村凋敝,人口减少,不利于乡村发展和管理,因而提出集中居住,既是改变农村落后的乡村面貌也是为了促进乡村发展,同时也可以集中力量到乡村基础建设与服务中来,因而不论是合村并居还是撤村并镇都应该是好事。

然而,关于乡村撤并,大部分的农民却并不买账,这是为何如此?难道拆除旧的建设新的,全村住上城市才有的楼房、小区,通过更优质的生活服务不好吗?主要原因有三点:

①不利于生产

从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从杂乱无序的老旧村庄变成集中居住的住宅小区,别墅区,电梯房,看上去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其配套短缺,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安排这些农民,如果说集中居住以后可以加大就业岗位,让农民可以在家门口赚钱来满足现有的生活水平,那么我们应该相信即便一时有困难,还是有很多村民愿意上楼。

问题就是不要说乡镇难以有足够的岗位来安排这些并居的人,就是县城都没有足够的岗位。那么,农民大部分还只能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养殖为主,而合村并居这就不利于农业生产了。

地方小了粮食没有地方堆放,农业生产工具上不了楼,鸡鸭鹅这种家禽也不能喂养,生产成本加大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②生活成本增大

我们每个家庭财富的创造除了开源就是节流,因而农村是特别节俭的,能够自己干的就绝对不会去买。

然而,集中上楼以后,从吃到用几乎每天都要产生一笔不菲的费用,还要缴纳垃圾处理费、物业费、燃气费,更有甚者还有停车费,这一系列的这费那费原本的农村很多都是没有的,从而致使生活成本大增。

③农民没有从中得利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农民并没有得到看得见的利益。除了少部分地区拆迁补助高,农民愿意合村并镇以外,大部分地区的拆迁补偿低到难以置信。

一平方米的房屋补偿500元,院子再减半甚至100元,不要说这个价钱到县城买房子,就是如今的乡镇都不可能。而现在一栋农房的建设成本少则30万元,多则50万乃至超过100万元。每平米的成本价都在2000元以上,实际上农民拆房子是亏损的。

原本300平米的宅基地,换来100多平米的小产权房,还要自己装修、买家具等等,不仅没有从中得利,甚至还要搭进去10万以上的老本,从而导致农民致贫。

为了住上新小区降低原有的生活标准,背上债务,这样的事情谁乐意?

除以上外,在疫情之下我们更有深切的体会,农村坐落而居与集中上楼居住有着极大的差别,农村即便封村一年也是不愁吃喝,而这些房子一旦封闭,那么就要看各自的余粮有多少了。

这也是如今很多合村并居项目建设好几年之后,入住率极低的原因,很少有农民愿意主动搬进新居,这不得不引起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