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每次与陌生人交谈,当他们得知我是心理医生时总是要问:干你们这一行的,是不是别人有什么毛病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或者问:在你们眼里,是不是每个人都不正常? 我该怎样回答他们呢?

也许我该回答说:是的。就像外科医生熟悉人体的结构一样,心理医生也熟悉人的心理结构。由于长久的专业训练,他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表情、姿态,甚至衣着、发型等细微之处,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个人的童年经历、家庭状况、知识结构、情感反应、行为方式、意志强弱、智力状况、自我意识、成功的可能性、与他人交往的特点等诸多方面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尤其“可怕”的是,所有这些加起来,也只是他有可能看到的内容的很小一部分,就像冰山露出的一角;更多的内容,也就是冰山藏在海面下的那一部分——术语称之为潜意识,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清楚的那些愿望、冲动、痛苦、焦虑等,恰恰是心理医生重点观察的对象。所以有人说心理医生有着X光样的透视的目光,那是有充分理由的。

心理医生对人的观察往往有一些既定的模式,或者说理论。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对人性的基本判断。不同的理论对人性的判断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人就是动物。传统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如是说。在他们眼里,人和动物实际上就是对刺激产生相应反应的机器,只不过这样的机器较一般的机器高级一点,反应也要灵敏一点。他们认为,如果要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奖励,二是惩罚。通俗地说,想让一个人做什么,就用甜头来诱惑他;想让他一个人不做什么,就用苦头来威胁他。前者是企业奖金制度和某些家长的教子之术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制止犯罪的极有效的手段。

02 每个人都有病。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医生如是说。在他们看来,人的精神世界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本能的冲动、适应环境的愿望以及伦理道德的要求之间无时无刻不在拼斗厮杀。没有任何人逃得过这一定数,除非是他——不那么吉利地说——死了。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全世界大多数的心理医生就是戴着由以上两种理论制成的有色眼镜观察人类的一切行为的。他们训练有素,明察秋毫,在任何人身上不是可以看出兽性就是可以看出病态来。 然后面对陌生人的问题,我真的只能说对吗? 不。绝对不。

若是在二十年前,一个心理医生熟练地掌握了以上的理论和技术,能够通过一点蛛丝马迹判断出别人的问题所在,并且做出相应的心理学诊断,那他就可以算作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了。但是在现在,这些不仅不够,反而可能是错误的。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模式已经被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所替代。

行为主义者已经不再把人看成是对刺激做出反应的机器,而是看成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为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刺激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要改变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只有改变刺激物一种方法,还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情感和思想来达到目的,这样一来人就不再是动物而还原成了人本身。

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医生也同样分析潜意识冲突,但已不再把潜意识看成是病态和罪恶的根源,而是看成智慧与创造力的发源地。最为可喜的发展趋势也许是,各个理论流派相互之间正在进行渗透和融合,相信有一天,大多数理论都会再以人为本的大的框架内被统一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位在某公司做供销科长的男性去看心理医生,他说,他曾经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但最近两三年来,工作能力大幅度下降,几乎什么都做不好了:早上不想起床,在单位什么事也不想做,害怕见客户,害怕跟来谈业务的人吃饭,每季度都是勉强完成销售任务,科里的十几个人也没管理好,等等。

以下是心理医生与他(以下简称A)的几段对话:

医生:你每天都能准时去上班吗?

A:是的,我是科里的头儿,迟到影响不好,所以我从不迟到。但是我早上总不想起床,经常为了不迟到,早餐都顾不得吃了。早上小孩上学,总是妻子照顾,我觉得很对不起她。

医生:不管怎么样,你从没迟到过?

A:(犹豫了一下,满腹心事地点头)是的。

医生:你每天早上都是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吗?

A:(似乎不敢相信医生会提这样的问题,苦笑道)是的。

医生:你是坐车上班还是骑自行车去上班?需要你妻子送你吗?

A:骑车去上班。不需要妻子送。

医生:你能够完成每季度的工作任务,对吗?

A:是的。但是很勉强,而且是最低的标准。

医生:不管怎么样,你还是完成了。

A:是的。

医生:你的领导仍然很信任你,要不然不会把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做,对不对?

A:以前是很信任我,现在是不是还信任我,我就不知道了。

医生:如果他不再信任你,他可以撤你的职,换另外一个人。他没有这样做,就说明他还是信任你的,对不对?

A:好像可以这样认为。

医生:你跟你的职工发生过争吵吗?有没有职工因为对你不满向你的上级告过你的状?

A:我的脾气比较温和,几乎没有跟职工争吵过,也很少对他们发脾气。至于告状的事,不知道有没有,我反正没听说过。但是每月奖金发少了,他们心里可能会有意见。

医生:那就是说,你能够团结职工,而且在拿较少奖金的情况下也不拆你的台,说明你管理水平很高嘛。

A:(稍微放松了一点)也许可以这样推断。

医生:你说你害怕跟客户一起吃饭,我也有类似的问题。有一些“应酬饭”是吃得很累人。但我跟我的家人或者关系很随意的朋友在一起吃饭时,非常轻松愉快。你呢?

A:(迫不及待地)一样一样。

医生:刚才你说什么事都做不好,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你能够做的事情比你不能做的事情要多得多?

A:(面带微笑,似乎略有所悟,不无幽默感地说)如果把洗脸刷牙这些事情也算进去,那我确实还能做很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也许有人会把医生的言语仅仅看成良性暗示。这样想只对了一部分。在几乎所有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中,不良自我暗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心理治疗中用良性暗示取代不良暗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但在以上的例子中,医生的言语的背后,绝不仅仅是良性暗示的技巧,而是心理治疗模式在最近二十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反应,这一变化就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积极挖掘来访者身上的潜在能力,注重他能够做什么,不注重甚至有意识地“忽略”他的“问题”或者“毛病”,用他的不断增加的优点把“毛病”从他的心里“挤”出去。当然在具体的治疗中,操作要复杂得多,以上的对话,只是治疗过程的一个很小的片段。

所以对陌生人提出的问题,我实际上应该这样回答:不对。在心理医生眼里,所有的人的问题都忽略了,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健康的人,而且将来会变得更加健康。如果心理医生的眼光真的可以透视,那它透视到的东西全都是美好的。

如果你“不幸”在治疗室或者其他场所碰到了一位心理医生,你不仅不必感到紧张,反而应该很轻松很自在,因为在一个把你能够自己洗脸刷牙都看成是你的优点的人面前,你该可以毫不费劲地展示数以万千计的优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