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发布通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相关管理规定,提出要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平台游戏直播管理。通知明确,网络视听平台传播违规游戏。网络影视剧、网络综艺、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各类网络视听节目均不得直播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网络游戏,不得通过直播间等形式为各类平台的违规游戏内容进行引流。通知指出,要加强游戏直播内容播出管理。各网络直播平台,特别是游戏直播平台应从内容设置、宣传互动等方面严格把关,加强对网络游戏直播节目的管理,切实把好导向关、内容关、宣传关,建立健全游戏直播节目相关的信息发布、跟帖评论、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完善节目监看和舆情监测机制。笔者以为,一段时间以来,低俗直播拉低网络平台下线、突破法律红线、挑战公序良俗底线,让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深受其害。加强网络直播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严禁

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普及给每个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内容创作打开了新的天地。但现实生活中有人靠低俗内容博人眼球、吸引流量,迎合公众猎奇心理;有人对法律和规则毫无敬畏之心,屡屡打擦边球;还有人毫无羞耻之心,对舆论的批评、公众的反感置若罔闻。毋庸置疑,“色、丑、怪、假、俗、赌”等内容,向来都是网络直播的禁区,可以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死心、不甘心,为了吸引流量,博取眼球,频频突破底线。近日某平台网络主播“卷毛重头再来”,以大量不堪入目的画面大搞低俗直播,并在平台封号后还大放厥词:什么“三天后见!”不管是出位的言辞,还是出格的举止,这些都堪称低俗、恶俗、庸俗的典型。反观一些网络主播我行我素、一些平台低俗内容禁而不绝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平台生态出现了问题,实际上却是平台的经济利益在背后作祟。

加强网络直播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观无所不用其极的低俗直播,一无任何营养,二无任何价值,三无任何正能量。从炫富拜金的导向到卖惨卖丑的现象,可谓既“辣眼睛”又“毒心灵”,毫无益处。有些主播除了“毁三观”就是“触底线”,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没有一点积极因素。无论是谁,纵然名头再响、人气再高,但只要污言秽语、低俗下流,就毫无正能量可言。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播,理应坚持健康的格调品味,自觉摈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自觉抵制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有害网络和谐的行为。互联网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改变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影响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如果任由低俗直播大行其道,危害的是直播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损害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方面切实加强网络直播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近年来网络监管环境明显趋严,内容生产要求持续提高,但低俗直播依然整而难治、禁而不绝,根源就在于有利可图、唯利是图。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矛盾造热度,用热度换流量,靠流量谋利益……不论是网络主播,还是网红机构,抑或是相关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都把低俗内容视作“流量密码”。这条利益链条根深蒂固,这种发财套路大行其道。加强网络直播管理,必须用法律之剑从根子上切断这个利益链条,有效引导主播与用户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合理消费,共同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视听生态环境。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