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乳制品行业有一位风云人物,凭借着一己之力搅动行业风云,在业内被广泛地公认为是领军人物。他就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一个草根逆袭成亿万富豪的典范,但同时,他又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市场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1岁的时候,牛根生离开了伊利,并一手创建起了蒙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蒙牛的成长速度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一个增长的奇迹。到了目前,牛根生的蒙牛已经拥有了和老东家伊利掰手腕的实力!跻身进了全球乳制品前20强!本文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风云人物的主要经历。

一、 草根的逆袭

牛根生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之中,尚在襁褓中的时候,他就被亲生父母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养牛的农民。少年时期,牛根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直到1978年才进入到了呼和浩特一家牛奶厂工作,成为了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机缘巧合之下,牛根生进入了伊利集团,他的天赋开始被慢慢地释放出来,凭借着优良的业绩,他于1992年成功坐上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牛根生所分管的业务领域销售量占到了公司产品总销量的80%。随着1996年伊利的上市,牛根生的业内知名度越来越高,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位领军人物。

但与此同时,牛根生和公司总裁郑俊怀的矛盾也在日益加深,二者在公司经营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终于,在1998年,牛根生从伊利辞职,进入到了北京大学进行进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业结束以后,牛根生很快在1999年以100万的注册资金创办了蒙牛。作为一家根基薄弱的公司,蒙牛没有实力拿到优质的奶源地,也没有资金建设大型的牛奶生产工厂。于是,牛根生另辟蹊径,提出了“先市场,后工厂”的公司经营发展策略。

在营销方面,牛根生非常具有天赋,并且把在伊利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营销经验全部用在了蒙牛的发展上。曾经,蒙牛还打出过“蒙牛向老大哥伊利学习”的广告语,被蹭了热度以后,伊利方面也是十分的恼怒,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甚至被打砸过,但经过媒体爆料以后,反而更加提升了蒙牛的市场知名度。

从1999年到2002年,蒙牛的营业额从4365万元,做到了21亿元,从全国乳制品生产企业排名一千位开外,一跃而成了行业排名第4的领军企业,蒙牛的“先市场,后工厂”战略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二、 蒙牛速度

业界广为流传着“蒙牛速度”的增长奇迹,成为了众多业内企业惊叹的一个发展奇迹。在市场先行和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蒙牛从创立到2005年底,营收年均增速达到了158%,年纳税平均增速达到了180%,利润年均增速达到了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突破了30%。

从伊利离开以后,牛根生凭借着出色的个人营销能力和市场天赋,把蒙牛打造成了可以和老东家掰手腕的一家行业巨头。那么目前,蒙牛和伊利的实力,谁更强一点?我们从几个数据来看一下。

蒙牛和伊利都是上市公司,前者在香港上市,后者在大陆上市,两家公司现在的总市值都突破了1000亿的大关,蒙牛的市值约1341.53亿元,伊利的市值约2350.7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员工数量上来看,2020年蒙牛的员工总人数为40626人,伊利的员工总人数为59159人。从营收数据上来看,蒙牛2020年的营收为760亿,伊利2020年的营收为968.86亿。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伊利在综合实力上还是要胜过蒙牛的,但是蒙牛庞大的体量和市场占有率已经对伊利发起了有力的挑战。作为这一商业帝国的缔造者,2011年,牛根生从公司董事会主席的位置上辞职,2021年11月30号,又从公司非执行董事的位置上辞任。根据公司公告,牛根生将彻底离开蒙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

实际上,关于牛根生,社会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掘墓人,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刽子手。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慈善家和能力卓著的企业家。前者的批判,最主要的事实依据,还是在于2008年那场祸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

三、 饱受争议

2008年,监管机关对蒙牛乳制品进行的121批抽检中,有11批产品发现了三聚氰胺。蒙牛乳制品添加三聚氰胺的事实不容否认。但这并不是人们批评牛根生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在于,牛根生的蒙牛所采用的“市场先行”战略极大地冲击了行业的旧经营模式,让优质的奶源不再成为乳制品企业关注的重点。蒙牛速度的刺激之下,越来越多的国产乳制品企业开始效仿这种模式,在市场逐渐做大的同时,造成了国内奶源紧缺的情况。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前,国内估计有400万头奶牛的市场缺口。

奶源不足怎么办?那就往牛奶里加水,水加多了稀释了怎么办?那就往里面加三聚氰胺,只要吃不死人,就可以这么干,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一个共识!终于,随着市场上的乳制品广泛地被三聚氰胺所充斥的时候,一场波及全国的危机终于在2008年爆发。

从某种角度来看,牛根生所创立的“市场先行”这种重市场营销,轻产品研发生产的模式和今天的某些企业很像。甚至可以说,它们都是借鉴了牛根生的商业模式!然而,2008年的那一场危机,已经提醒了我们,当一个企业一味追求市场扩张,而轻视产品质量时,最终会给社会和行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总结

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教父级人物,牛根生从一个放牛娃做上伊利的高管。又在41岁离开伊利,一手缔造了蒙牛商业帝国,再到“三聚氰胺”事件后的饱受争议。牛根生的经历可谓是波澜起伏的。如今,他已经从蒙牛离开,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当中去,我们当然也希望他能够用自己的财富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