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常常有人说,铸就二战后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是苏联军队那让人窒息的庞大数量。

这数量有多庞大?答案是近1200万人规模。

二战期间,苏联军队都以庞大著称,从战争初期的500万人一路发展,到战争行将结束的时候,变成了1200万人。

战争结束那一刻,苏联陆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部队。

拥有6个坦克集团军群,23个独立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还有数不胜数的步兵部队,装备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更是多达2万辆,这样的军队规模,在世界军事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正因为有这样强悍的军事实力,才有了二战进行中四大国的地位和二战结束之后,成就超级大国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庞大的军队)

一:真就是军事实力决定超级大国地位?

军事实力决定超级大国的地位?

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军事实力确实是国际地位最直观的体现,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强国。

说不对是因为,强国和超级大国的区别,军事力量或许有决定性意义,但并不是主因。

因为超级大国最关键的除了军事力量之外,还需要其他三要素加持。

这三要素分别是,广泛的国际认同,强悍的经济实力,强势的文化输出。 拥有以上三要素后,再配合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成就超级大国的要求。

基于以上四要素,在分析历史就懂了什么是超级大国。

比如,曾经的超级大国英国,按照经济实力而言,在1894年就被小弟美国给超越了,可他依旧占据超级大国地位多年,直到二战之后,才渐渐失去了霸主地位。

相对于英国的渐渐衰弱,美国的崛起过程也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1894年美国经济实力超越了英国,1914年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超越了英、法、德、日四大强国的总和,可1914年的时候,有人承认美国是超级大国吗?

(曾经的英国版图)

没有啊!没有的根源就是,他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

那个时候的美国,给予老欧洲的印象就是一个突然豪横起来的暴发户,一个没有底蕴的新兴国家,一个缺少殖民地的产业大国,一个有威胁的潜在大国。

这四大叠词,让美国人给欧洲人的印象就是,美国人是暴发户乡巴佬。

这就是当年美国缺乏国际认同的体现,那个时候的世界,依旧是大英帝国占据主导的世界。

英国的无数殖民地,唯英国马首是瞻,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无数国家,也愿意听从英国的号令。

于是,经济实力没有那么强的英国,借助广泛的国际认同,还有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国家的拥护,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声望加持,继续当了半个多世纪的世界霸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尔战争后英国就衰弱了)

二:英国的衰弱和美国的崛起。

在工业超过英国之后半个多世纪,美国依旧没有成为世界霸主。

但,这一切因为接连两次的世界大战,成为了过去时。

美国来了,原本就步步紧逼的他们,顺理成章在二战后取代英国成了世界霸主。

英国的全面衰弱,让他再也无力维持曾经的国际规则,国家实力衰弱、金融霸权的丢失,又进一步影响到了国际影响力上。

曾经跟英国关系莫逆的殖民地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纷纷转而追随美国。

曾经英国的殖民地也在英国衰弱后离心离德,借助民族自决的世界风潮,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独立浪潮,当大英帝国失去了皇冠上的明珠印度的时候,属于英国的时代迎来了终结。

曾经被形容成暴发户的美国,因为实力加持,因为强势国运的助推,成了新的世界风向标,美国文化也从暴发户文化,成了当时最流行的文化元素。

(文化影响力剧增)

然后美国文化开始通过好莱坞、通过服饰输出等各种方式,输出到世界各地。

文化影响力剧增的美国,在二战之后又用海量的资金帮扶西欧那些被二战打得七零八落的国度,马歇尔计划的施行,还有海量资源的投入,让欧洲在美国帮扶之下恢复了元气。

没有美国帮扶,欧洲如何会恢复经济元气?

于是美国对于欧洲的经济渗透和经济控制越发稳固。

然后,不出所料的,欧洲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成了美国的追随者,美国在北约建立之后更是有了一个新名头,自由世界守护者。

强势经济、强大军事、文化意识形态输出、还有世界最强的国际体系建立者身份,让美国顺理成章成了资本主义阵营最强国家。

(美国的举措)

三:二战后特殊背景下的两个世界之争。

美国成了西方世界的老大国家,但美国并不是一家独大,因为时局背景催生了另一个世界强国苏联。

那个时候的世界,属于旧殖民帝国瓦解,新世界规则建立的时代。

曾经备受欧美欺压的无数殖民地纷纷独立建国,因为曾经的遭遇,让他们对于欧美的理念并不感冒,甚至心有反感,基于此他们诉求在欧美一家独大的世界中,找寻对他们新生国家相对友好又足够强大的靠山。

随后,苏联出现了,一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另外一种选择。

一个在苏德战争中被打惨了,依旧军事实力强悍、工业基础完备、人才储备雄厚的国度。

那个时候的苏联,在斯大林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用仅仅数年时间就恢复到了二战前的经济水平不说,还借助二战后势力范围的扩张以及各种协议的签订,成就了自己能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分庭抗礼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巨头心思不同)

有了分庭抗礼的可能性,就意味着有了对抗的资本。

但深切认知到苏联实力的斯大林其实在最初并没有和欧美对抗的心。

原因很简单,看似强大的苏联其实硬实力比欧美还是差了不少。

于是,二战之后的苏联行事很韬晦,并没有致力于对抗。

可苏联不对抗不代表欧美不对抗!

曾经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基于维系大英帝国摇摇欲坠霸权的需要,通过一场铁幕演说开启了美苏争霸的序幕。

丘吉尔的心思是,让美苏争锋,自己心爱的英国能在夹缝中找寻复兴的机会。

英国的算计坑苦了苏联,战后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看着英国如此做派,其实心知肚明,但基于共同利益的诉求,让美国会同英国开启了冷战。

(苏联硬着头皮上)

四:硬着头皮上的苏联,做了什么?

面对欧美发动的冷战,苏联即便不愿意也只能反击。

于是苏联也有样学样地在各个方面,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政治上, 苏联通过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构筑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基本盘,用集团对垒集团的方式和西方对峙。

经济上, 苏联用不同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方式,在势力范围内推行经济互助会,弄自成一体的贸易体系,并推行了“莫洛托夫计划”,恢复东欧区域的经济发展。

军事上, 苏联借助庞大的军事实力加持,进一步强化在欧洲的影响力,并且弄了跟北约相同的军事集团华约。

这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文化影响力输出,第二个是经济影响力输出,第三个才是军事实力加持下的产物。

那么超级大国最主要的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

除了军事实力之外,还需要文化输出,经济输出,配合军事加持,才有超级大国地位。

这集团对峙,在两方争锋相对之后渐成了历经数十年的冷战。

(集团对垒)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经济严重偏科的苏联,切实地说并不足以应付和美国的长期冷战,不足以全面对抗的苏联,只能专注于扬长避短,最后专注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放弃了不占优势的民用工业和民生。

然后,苏联就在左右权衡之后,在瘸腿发展之后,尾大不掉,渐渐陷入了经济危机。

今日回看曾经苏联的过往,全面对抗时代实力的缺失,还有为了硬碰硬而选择的侧重重工业发展,告诉我们,军事实力并不是成就超级大国的关键,足够的国际影力,相对强势的文化输出,特别是经济发展,才是成就超级大国的关键。

仅有军事实力的苏联,或许能凭借钢铁洪流,无数核弹让欧美夜不能寐,但他依旧是失败者。